廣州日報:“靜音模式”開啟高考文明
千帆競發,萬槳齊劃,又到一年一度高考季。昨天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條信息刷屏:“朋友們,7號8號開車請勿鳴笛。不要覺得高考與你們無關……”還有人以此為藍本,弄出幾個版本,很搞笑也很溫馨,以網絡特有的調侃方式,表達了對參加今年高考的莘莘學子的關愛之情。

  作為過來人,對高考變化感受最深的,莫過于社會對高考保障工作的重視、高考環境的優化。每年高考期間,教育、交警、城管、公交、醫護、食藥、環衛和氣象等相關部門無不準時到位,為考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考試環境,城市也進入了“靜音模式”。今年也不例外,譬如廣州城管委數天前就表示,已部署力量加大對考場周邊“六亂”執法力度,嚴禁亂擺賣,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章施工行為,確??忌鷮W習、考試和休息的良好環境。尤其對噪音監控,實行定點監控與巡查相結合方式,對考點周邊500米范圍內進行巡查監控,對考點進行定點管理,確保每個考點都有執法人員盯守,最大限度減少外圍噪聲。

  從小處說,高考是考生的一件終身大事,對其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也是考生家庭的頭等大事;大而化之,高考是國家挑選才俊、培養人才的一種方式,事關國家利益。因此,在全社會養成高考文明之風,為高考創造一個良好環境,讓寒窗苦讀了十多年的考生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以最佳的狀態完成人生最重要的考試,十分應該也很有必要。此舉既有現實效果,也有象征意義——社會文明水平在高考中體現、增進。

  令人欣喜的變化是,與行政部門的提醒相呼應,朋友圈里大量轉發“開車勿鳴笛”之類的溫馨提示,是公眾的自發行為。這表明,為高考創造良好環境已成為社會共識和公眾自覺,這種轉變難能可貴。若從高考文明的高度要求,僅有“開車勿鳴笛”還不夠。作為高考保障的職能部門,還有哪些服務細節沒有注意到?還有哪些保障措施需要進一步改進?考試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哪些意外情況?不妨以考生為本,進行換位思考,盡可能料想周到,努力使得服務工作不出瑕疵。在這方面,要為廣州地鐵點個贊,開設綠色通道,用伸縮欄桿與其他閘機分隔,保證考生優先快速通行,考生可憑準考證優先通行;設置“助考驛站”,按高考考試標準準備了透明的“愛心文具袋”,袋中含黑色中性筆、2B鉛筆等文具。種種舉措,細心而又貼心地演繹了廣州公共交通部門的責任與愛心。

  作為普通公眾,也可以為高考文明盡自己的責任。譬如,部分地處城區的學校,周邊地區交通狀況容易出現擁堵,如廣州七中、培正中學等。作為車主,如果不是非必要,盡量避開周邊路段;非走不可,若有其他道路可供選擇,也可以考慮繞路。再如廣場舞,高考期間的廣場舞音量是不是可以再降一些,甚至暫停幾天?作為護送孩子參加考試的家長,護送過程中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管理人員指揮;等待過程中,要主動維護考點前的環境衛生,盡量不要影響考試過程中的路面交通,配合好執勤人員的工作等。

  高考文明,是城市文明和社會文明的一個縮影,也是城市文明和社會文明的一次考試。希望每一個職能部門都盡責,每一位市民都盡力,共同為考生營造一個優良的考試環境,就讓我們在考場之外答好這張考卷。

關鍵詞: 廣州日報 文明 模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