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農業職業經理人:年入百萬仍堅持學習

張仕偉在給獼猴桃授粉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種植、養殖,都有親切感,從根子上、心眼里喜歡做這些事情。”

●“做農業職業經理人,首先得有生物學知識、化學知識、園林知識、管理知識……懂得越多,越覺得有很多東西不懂,需要再學習。”

12日下午,張仕偉在快樂農夫家庭農場里查看獼猴桃掛果情況,他的西裝革履和農場里一片蔥蘢似乎有些不搭。張仕偉解釋說,上午剛參加了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會員代表大會,還沒來得及換行頭。他的朋友補充說:“張會長拿到了協會年度風云人物季軍”。這個“半路出家”的農民,憑著對種地的熱情和專注,成了典型的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

種地很快樂

棄商轉農

因為對農業的喜愛

張仕偉1976年出生于大邑縣一個農民家庭。大專畢業后,1997年來到主城區打拼。憑著踏實肯干,他很快有了自己的公司,專門做建筑物外墻、煙道清洗工作。“收益還不錯,每年能賺到四五十萬,過日子綽綽有余了。”

當著老板的張仕偉為什么回農村下地?他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對農業的喜愛。“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種植、養殖,都有親切感,從根子上、心眼里喜歡做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農業簡單,雖然大城市掙錢機會多,但相應的壓力也大,需要應付很多人情世故。”

2011年9月的一個周末,他在岳父家里聽說種獼猴桃很賺錢,“說是每畝能凈收入2萬元”。有心回到農村的他來了興趣,他打聽了很多事情,并請人留意能否流轉到土地。沒過多久,他得到消息:有10畝地可以下手。張仕偉沒有猶豫,流轉來了這10畝地。此后一個月,他又流轉到20畝地。

“那時我是個商人,以商人的思路算了一筆賬:以當時獼猴桃的產量和價格,每畝地毛收入有3.2萬元,減去成本6000元,一畝地凈收入有2.6萬元,就算獼猴桃價格不穩定,減一半的話,一年還有30多萬的凈利潤。”張仕偉說,直到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農民,他才意識到這筆賬算得有多業余。

種地要職業

堅持學習

種地“技術性太強”

失敗經歷

促使他回家專心種獼猴桃

有了地,找來人,張仕偉建起了他的快樂農夫家庭農場。但他當時沒有成為全職“快樂農夫”,而是兼顧著公司里的事情,每周回去看一次農場,直到獼猴桃“教育”了他。

2012年春天,他開始在一塊地上育苗,按照書本上學來的,他要求工人每棵苗撒一兩尿素,澆一桶水。一周過后他回去看,原本長勢不錯的苗子,全都蔫了,很多掉了葉子。“1/3的苗子死了,全部苗子受損……”他找來了種地的老把式,才得知施肥太多,把苗燒壞了。

2012年秋天,一些獼猴桃開始掛果,因為沒技術、不懂操作,等到果子成熟時,別人家的獼猴桃批發8元一斤,他家的因為大小不均、外形不好,只能賣到5元。“后來明白,果子小是因為疏果沒做好,而果子上的疤痕,是因為套袋時動作粗糙,手指甲把果子外皮劃傷了”。

這一年失敗的農民經歷,讓張仕偉決心放下市里的公司,專心回家種獼猴桃。“農業的賬,根本不能像做生意那樣算投入產出,農業有農業的算法。”

關鍵詞: 經理人 農業 職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