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影像,立體呈現 | 海信4K 3D內窺顯示器革新醫療顯示體驗

3D電影大片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而在微創手術中,3D內窺鏡手術也同樣如此。試想一下,在泌尿、肝膽微創手術中,2D圖像僅能顯示平面的組織結構和內部形態,但在3D模式下,外科醫生更直觀的觀察到病灶位置、層次關系等,幫助醫生精準手術。

隨著微創手術、內窺鏡技術發展以及中國分級診療體系快速推進,我國內窺鏡從技術迭代到產業規模都迎來快速發展期。而4K、熒光、3D成為內窺鏡迭代升級的主要趨勢。

圖片1.jpg

海信醫療自研推出4K 3D內窺顯示器,作為新一代內窺鏡系統的顯示終端,主要應用于胸外、肝膽胰、腸胃、婦科、泌尿和關節等術野縱深較大的微創手術場景,患者腔內器官呈現更加立體,組織器官及周圍的結構更加清晰可見,助力微創手術更加精準和高效,這也代表了國內內窺顯示行業發展新趨勢。

真實立體影像 3D垂直視角可達16°

內窺顯示器作為微創外科醫生的“第三只眼”,承擔著真實、客觀再現病灶形態的作用。但往往受到醫生的高度、站位距離、3D成像原理等影響,觀看3D影像會產生重影、眩暈、疲勞感等問題。

通過仿真技術,海信醫療在保證屏幕亮度滿足手術需求的條件下,提升3D垂直視角,大幅降低3D左右眼串擾。在最佳觀看距離1.5m,在0.4m高度差范圍內,滿足不同身高、不同站位醫生觀看手術實時圖像,無明顯的重影現象,確保了醫生在操作過程中的舒適度和便捷性。

3D模式下視差調節 實現手眼同步

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體驗,3D眼鏡不適合久戴,因為3D影像看久了就會有眩暈的感覺。在微創手術中,如何避免眩暈的發生,從而保證手術的安全?海信醫療通過低延時3D圖像合成技術,實現3D信號“輸入-輸出”低延時,滿足醫生手術操作“手眼同步”體驗要求;同時,通過水平視差調整算法,精度達到行業的2倍,再現更加自然的立體感,降低視差異常導致的醫生眩暈和疲勞。

2D/3D模式獨立調節 一鍵切換

為了適應3D內窺鏡2D、3D視角轉換及臨床醫生的實際使用需求,海信4K 3D內窺顯示器開發了2D、3D兩套成像方案,適應醫生的傳統使用習慣。不僅可以獨立調節色溫,還能獨立控制3D和2D視角下的背光和色域,外科醫生在2D和3D切換時,都可以觀看到最佳的手術畫面,提升手術效率。

多模態顯示 輔助精準手術

在外科手術中,醫生經常要查看患者心電圖、MRI、CT、超聲等影像信息,方便對比不同圖像,綜合評估患者的情況,為手術方案提供參考。基于這一臨床使用需求,海信4K 3D內窺顯示器在3D模式下,使用PiP功能屏幕同時顯示2D監測生命體征圖像,將所有病人相關影像集中到一張屏上顯示,減少醫生手術風險,提高醫生工作效率。

圖片2.jpg

支持多種格式的3D信號

為了匹配市面上主流內窺鏡設備廠家的適配需求,產品支持Side by Side、TOP & Bottom、Line by Line、雙路12G-SDI 4K雙碼流3D圖像合成,并能廣泛適用于醫院數字化手術示教及轉播,綜合培訓等場景。

圖片3.jpg

新品沿襲了海信醫療內窺顯示技術的優勢,具備高亮顯示功能,能夠瞬間提升產品亮度和色彩效果;產品玻璃面板全貼合設計,不僅耐沖擊,還能消除LCD面板和玻璃之間的空氣層,避免手術中冷凝起霧現象的干擾,減少環境反光,增加圖像通透性,使醫生觀看到更加真實的手術實時影像。

海信全新推出的4K 3D內窺顯示器,4K超高清的影像、真實感的3D效果以及人性化的設計,提供更加精準、清晰、實時的影像顯示效果,為微創外科的創新與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標志著國產醫療影像領域的又一次創新突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