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創新與魅力在這里發生

每個地域都有屬于自己的標簽,廈門集美算得上是島外的“文化地標”。百年學村積淀了豐厚的文化教育底蘊和資源,集美區政府的政策傾斜使得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聚園區在這里生根發芽。曾經的集美也有過一段現代化的工業時期,如今一些設計師將廢棄的老廠房重新塑造,讓這些近現代工業文化遺產重新回到我們的視線。

維納數字藝術產業園(后簡稱“維納”)就是在原來的姚明紡織工廠的舊址上改建而成的,在保留舊時期的廠房、辦公樓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對建筑進行改造、裝飾,進而注入新的文化藝術產業元素,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的空間價值。這無疑是給后溪片區目前的文娛生活板塊活力不足的氛圍注入了創新動力及藝術活力,這個重新脫胎的工業遺址,正在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

維納位于集美區英瑤路318號,園區擁有5棟不同功能的建筑,其中兩棟為藝術智造工廠、2棟作為藝術文化交流和辦公中心、1棟為藝術直播官方基地,同時擁有6個功能完善的展覽場館,包括元晟數字藝術美術館、藝術展廳、衍生品交易中心、藝術報告廳及藝術直播中心和藝術創作交流中心。

維納地處廈門集結文化藝術氛圍之地,依托高校大量的藝術家資源、學術專家資源和大學生資源,旨在打造中國當代藝術品產業化大基地,建成藝術品創意產業垂直產業鏈。截至目前,已有十余位藝術家入駐于此,包括福建省美協主席張立平、廈門市美協名譽主席王新倫、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劉玉龍、福建省包聯設計委副主任張明、福建省雕塑學會副會長萬吉欣、福建省青年畫院副院長方廣智等。

藝術家群落的形成,將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這里。維納期望借助高校的資源力量,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聯動更多青年創意才俊,扶持、賦能并孵化更多有潛力的藝術新秀。不定期舉辦特色文化藝術沙龍、研討會、名家講座、書畫展、多媒體藝術展等活動,為藝術家、藏家、藝術愛好者以及創客群體,構建起集創作、創意、賞畫、研討與書畫交易、交流、休閑于一體的多元文化體驗空間,不同的思維領域,碰撞出更大的火花,一座無邊界的藝術園區正在崛起。

工業與藝術并存,歷史與未來同在,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創新與魅力在這里發生,藝術也在這里實現價值的閉環。維納數字藝術園與元晟數字藝術館的成功落戶廈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不僅為集美區乃至廈門市藝術文化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啟了新的藝術產業發展時代。園區以藝術智造為優勢,秉承讓藝術與藝術品走進千家萬戶的運營理念,始終堅持名家原創、智造新創、跨界聯創、潮咖青創的“維納四創”發展戰略,力求在全球藝術文化發展浪潮中為中國藝術家及藝術文化謀求更多發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