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藥鄉 “藥”香千年—探尋浙江磐安中藥產業的發展歷程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是“中國藥材之鄉”,擁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和最主要的中藥材集散地,聞名全國的“浙八味”中有五味產自磐安。近年來,伴隨高質量發展進程,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不斷深入,磐安縣以“中醫藥”為抓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探索“配制”富民強縣的“磐安良方”。

在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新華網聯合磐安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千年藥鄉 藥香千年”系列策劃,帶您一起走進“中國藥材之鄉”,觸摸它的脈搏,見證它的嬗變。

中藥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廣存于民間,深深扎根于磐安大地。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磐安大地,極大地推動了磐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四件大事標志著磐安中藥材產業的興起。

四代市場的迭代升級標志著磐安中藥材的興起。1982年,磐安藥農自發在新渥村老街創辦露天市場,形成了磐安第一代藥材市場,極大地推動了磐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1984年4月19日,第二代新渥中藥材專業市場在新渥大會堂隆重開業,從此結束了馬路市場經營模式;1987年,縣工商部門籌資76萬元,與新渥、宅口兩村合資興建第三代中藥材市場;2003年,縣委、縣政府對中藥材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并于2007年成功引進上海檀溪集團,投資7.5億元,打造浙八味特產市場,第四代市場于2009年11月18日開業。

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磐安新城區開發的機遇背景下,充分發揮區位、生態等優勢,完善市場功能和配套設施,打造產地貿易和物流集散相結合的現代新型藥材城,匯聚中藥經營主體636家,90%以上的浙產道地藥材從這里走向全國和世界,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中藥材市場和藥材集散中心。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從此磐安的藥農就與中藥材市場緊密相聯,無數靠種藥、做藥材生意的磐安人過上了好日子。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磐安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200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大盤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的以野生藥用生物種質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填補了金華沒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白。

中藥材交易博覽會的舉辦極大地提高了磐安中藥材的知名度。2002年開始,磐安以“高舉弘揚中醫藥文化大旗,扛起振興中藥材產業大任”為目標舉辦藥博會,努力將磐安打造成“全國中藥產業振興發展策源地”“國家中藥資源保護利用樣板地”“全國精品道地藥材生產示范地”“浙產優質藥材集散地”“全國中藥產業技術研發新高地”“長三角地區中醫藥康養目的地”。

江南藥鎮的創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磐安中藥材的品位。2015年6月,磐安縣成功創建江南藥鎮,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個以中藥材經典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小鎮。按照“一心兩帶多點”的規劃思路,實施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中藥材精深加工、中藥材市場商貿流通、旅游保健、商貿服務、休閑養生及配套基礎設施等7大類項目,把江南藥鎮打造成“藥材天地,醫療高地,養生福地和旅游勝地。”

進入新時代,磐安以“江南藥鎮”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以“中藥產業大腦”建設為抓手,走數字賦能、質量興藥之路,推進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助力打造共同富裕山區樣板縣。從種活一株草到做精一味藥,磐安實現了從單純的中藥材種植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轉型。

尤其是近年來,磐安按照《磐安縣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集成中藥產業大腦、建成“數字藥鎮”、打造“未來工廠”、推進“數字中醫”建設。截至目前,應用已注冊用戶2.2萬個,日活躍數3600人;通過全鏈條精準服務和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提升道地藥材有效成分含量15.6%,促進藥農增收37%。此外,磐安還引進康恩貝集團、浙江一方制藥等知名藥企,實現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零的突破;扎實培育各類中藥類企業139家。經過多年耕耘,磐安中藥材正從一株“小草”漸變成為當地一大富民支柱產業。

行走在磐安,回眸滄桑巨變的磐安中藥產業發展歷史,這里關于磐安中藥材的一個個傳奇、一處處勝跡、一味味中藥都會勾起人們無限遐想和感慨。(楊碧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