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截獲蜚蠊4萬余只


【資料圖】

海關關員放置粘蟑板。

本報訊(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云 通訊員 付軍 劉蜜 張文超 攝影報道)蜚蠊,俗稱蟑螂,目前已知的種類有5000余種,體表或體內可攜帶細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蟲卵和原蟲包囊等,是口岸監測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近日,煙臺海關在一艘入境國際航行船舶上截獲蜚蠊4萬余只。

當天,海關衛生監督人員在對入境油輪實施衛生監督時,在廚房、食品庫等區域發現了蜚蠊侵害指征,他們采用粘蟑板粘捕法進行密度監測,結果顯示平均密度為395只/張,超控制標準近40倍。

經風險研判,海關對該輪下達《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檢疫處理單位對82平方米侵害區實施“噴灑除蟲+毒餌誘捕”綜合除蟲措施。經監測,蜚蠊死亡數量達500至600只/平方米,共計4萬余只。捕獲的蜚蠊經形態學鑒定為德國小蠊。除蟲后蜚蠊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該輪已正常裝卸貨物后離境。

據介紹,由于蜚蠊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繁殖力,入侵逃逸后極易在入侵地定殖,對該地區生物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危害人類健康。

目前正值夏季,雨水充足,氣溫較高,病媒生物生長繁殖速度加快,易通過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等檢疫對象跨境轉移。交通工具管理者、口岸經營者等相關人員應做好蜚蠊等病媒生物的日常防治,營造干凈整潔環境,預防病媒生物孳生,降低外來物種入侵和疾病傳播風險,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