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半崗哨”暢通服務群眾“連心橋”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通訊員賈榜友 熊毅 全媒體記者王晶晶)記者日前從樊城區委政法委了解到,近年來,樊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紅色驛站”,整合多方資源,設立“七點半崗哨”,開展延時服務,實現全域覆蓋,將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一下一上”,筑牢基層社會治理基礎。黨員干部下沉基層,依托全區“紅色驛站”設立“七點半崗哨”,黨員、志愿者輪流值守,錯時接待下班后來訪群眾,推動資源力量真正下沉基層、服務一線。目前,全區已設立“七點半崗哨”194個,實現82個城市社區全覆蓋。服務事項上行辦理,對于“七點半崗哨”當場解決不了的復雜問題,由黨員干部收集匯總,上報“雙報到”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和街道黨工委,及時召開社區“大黨委”、街道“大工委”聯席會議,協調相關區直部門和社會組織參加,明確問題領辦責任單位和解決時限,確保群眾難事、愁事、煩心事有人管。據統計,該區“雙報到”黨員、平安建設志愿者先后為群眾辦實事好事5000余件。

“一問一答”,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紅色驛站”白天是網格員工作站,晚上是“雙報到”黨員、平安建設志愿者接力值守的“七點半崗哨”所在地,為群眾提供錯時和延時服務,實現“群眾找服務,崗哨能提供;白天沒時間,晚上來驛站”。不定時收集社情民意,對收集領辦的事項“有問必答”,實現閉環管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一唱一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通過設立“七點半崗哨”,變小區治理“獨唱”為居民、社會組織等“合唱”。依托“紅色驛站”,引入多元化的服務主體,根據社區居民需求,開設“四點半課堂”,設置心理輔導室、法律援助室等便民服務功能室,充分發揮志愿者服務隊、社會組織團體、專業社工機構等作用,構建精準、精細、專業的社區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902個,設置心理輔導室、法律援助室等功能室200余個,組建平安建設志愿者隊伍70余支,累計開展活動1萬余場次,初步形成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