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修:全力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

永修縣地處贛北南部、修潦河下游、鄱陽湖濱,境內湖泊密布,河港縱橫,受修、潦河來水影響和鄱陽湖洪水頂托的雙重影響,具有入汛早、汛期長、汛情復雜、防汛戰線長等特點,是江西省重點防洪縣之一。

據統計,該縣現有圩堤27座,其中5萬畝以上堤2座,1-5萬畝圩堤6座,千畝堤18座、百畝圩堤1座,堤線總長265km;水庫59座。


(資料圖)

為了有序有效地管護好圩堤,永修縣深入貫徹規范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積極響應標準化管理,大力推進標準化創建,特色鮮明,成效明顯。

永修縣水利局負責人周海云用數據給筆者進行了直觀的展示:完成了59座水庫和68座電排站的標準化著色,對全縣國有堤防新建防汛亭69座,為防汛人員提供“遮風避雨”之所,對全縣10條國有堤防沿線長度合計約186km的堤線實行了標準化創建,對186km國有堤防沿線進行樹木專項清理,組建了永修縣堤防管護中心,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專職管理機構。

成績的背后,永修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探索創新出一系列管護措施。

強化標準化管理責任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堤防管理“四個責任人”,水庫、灌區和穿堤建筑物涵閘管理“五個責任人”的管理模式,組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管理模式,縣級領導分片掛點,鄉鎮作為落實主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并在圩堤、水庫、水利設施管理房和防汛亭進行統一著色,制作安裝管理責任人公示牌,管理制度上墻,操作規程等上墻,圩堤、水庫管理單位或責任村組織巡查員進行日常運行巡查管護,保障堤防、水庫的安全運行。強化堤防、水庫備用防汛物資規范管理,有序堆放,設置標志標牌。保持堤容堤貌、庫容庫貌良好運行,堤坡、壩坡草皮高度不超過30cm,無“臟、亂、差”現象。

強化管理考核。根據維養資金,督促、指導、考核工程管理單位和鄉鎮開展堤防、水庫工程日常維養管護,提升堤防、水庫工程的管理水平。堅持考核機制常態化,平時考核同年終考核相掛鉤,平時堤防、水庫工程維養管理情況作為年終考核評分依據,貫穿全年,同時納入高質量發展考評水利行業評分依據。著力推進屬地管理單位和物業化管護單位將水利工程標化管理常態化,做到堤防、水庫工程運行日常有人管,汛期有人管,全年有人管的常態化模式。定期排名,每季度進行維養管護檢查評比,統一按省廳標準化管理評分細則進行檢查評分排名,采用維養經費激勵制,對于標準化管理創建得好的,運行維養到位的管理單位,給予維養經費上的支持,鼓勵認真務實的管理單位將工作做得更細更實,同時也促進落后的管理單位加強標準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了全縣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和責任心。

強力推進物業化管護。全力推進水利工程物業化管護,進行專業化管理,提升維養能力,由政府購買物業服務,實現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實現“管”與“養”的強化版管理模式,日常管理全覆蓋,日常養護專職化。

“目前,全縣小型水庫物業化維養已實現全覆蓋,58座小型水庫物業化管護正在有序進行維養。農田水利工程物業化維養有序開展。萬畝堤防已實現物業化管護的有10座,分別是三角聯圩、九合聯圩、永北圩、郭東圩、馬口聯圩、萬青聯圩、立新圩、高橋圩、朝陽圩、幸福圩,堤線長度合計186km,所涉及到鄉鎮有三角鄉、永豐墾殖場、九合鄉、恒豐企業集團、馬口鎮、立新鄉、涂埠鎮、艾城鎮、虬津鎮、白槎鎮10個鄉鎮。”周海云詳細地向筆者介紹。

為了強化管理力量,永修縣于于2021、2022年先后成立了云山水庫管護中心、永修縣重點堤防管護中心。通過這些專門機構對重點堤防和全縣水庫進行常態化督查、巡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各類運行管理問題。

同時,這種模式將傳統的屬地鄉鎮管理模式轉換為專職機構管理,彌補了鄉鎮水利人員不足,專業性不強的現狀,把永修水利工程常態化標準化管理提上一個新臺階。(朱燕紅)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