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 百業興

范俊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畢節市七星關區緊緊圍繞“做大綠色、做出特色”生態觀光理念,持續發展壯大市場需求旺盛、經濟效益較高的特色水果產業,同時帶動了旅游文化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生態助推產業風生水起,實現生態美、產業美、生活美的新畫卷。

一片“綠衣”,一片生機。在七星關區岔河鎮岔河社區的欣香葡萄園里,一行行葡萄藤架整齊排開,已長出了嫩綠色的葉片,翠綠的小葡萄密密地掛滿了葡萄架,風景美不勝收。

工人們正埋首勞作,除草、澆水等做好葡萄管護,為今年葡萄收成好,品質有保障打下基礎。“從目前長勢來看,今年葡萄園的葡萄管護到位、品質佳,預計年產量可達5萬斤,年產值在70萬元左右。”基地負責人康勝剛說。

待7月份葡萄成熟時,將吸引眾多游客到葡萄園暢游田園風光,體驗采摘樂趣,感受生態農業的獨特魅力。2017年,欣香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該合作社通過統一流轉土地,發展種植了110余畝葡萄。如今,欣香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葡萄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

同樣,在七星關區岔河鎮足納社區,成片的刺梨樹一山接一山、一片接一片,白色的金刺梨花開滿枝頭,迎著微風搖曳生姿;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猶如穿入了白色的花海,不時飄來刺梨花香,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金刺梨,也叫無籽刺梨。每年四到五月,是金刺梨花盛開的時節。作為貴州特有的刺梨種植資源,其果肉富含維生素,素有“三王水果”的美譽,可作為藥食兩用的植物。

足納社區共1086戶4100人,今年是發展金刺梨種植的第10個年頭。過去,這里一片荒地、雜草叢生,到處呈現荒涼的景象,村民們以種少量玉米為生,人均收入單薄,經濟發展受限。

2013年,七星關區群發經濟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隨即從安順引進無籽金刺梨品種。目前,社區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了500畝刺梨種植。

足納社區海拔1500米,土壤為酸性很適合刺梨的生長,加上技術的指導,采摘的刺梨果實大、品質佳,逐步實現發展規模化。刺梨基地技術指導員樊旭說:“這些年,隨著荒地的搖身一變,社區生態環境得以巨大改善。”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上班有工資進,天天都是好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強”,這是務工群眾韓成勇武對幸福生活的直接表達。產業興、百姓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極大提高。

果園火了,繁花期每天都有游人慕名而來,呼朋引伴來基地拍照,再過幾個月,刺梨也將成熟。如今,刺梨園每畝地實現增收翻五到六倍;每年可帶動86戶農戶增收致富,解決務工65人,實現人均增收1萬余元。

這些年,七星關區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建起了刺梨、獼猴桃、脆紅李、枇杷、櫻桃等特色產業基地,把特色水果培植成為農民增收的產業,目前全區產業興旺,生態環境美;其中,果樹種植面積超12萬畝,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