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雖好,可別刨錯了地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央視網

(ID:cctvcomweixin)


【資料圖】

最近,演員李亞鵬因為在小區里種菜被物業警告了。道歉視頻里,他表示管理方通知他“最好別種農作物”,然后他把長好的小菜苗都拔除了。

此事一出,網友們坐不住了,紛紛曬出自家小區圈地種菜的亂象:

小區的綠化帶,早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就連天臺,也被種菜愛好者玩出了花樣。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魚菜高

甚至下水道,都成了免費的“水源”。

別看種菜的人興致勃勃、樂在其中,他們的鄰居可就遭老罪了:原有的花草樹木被挖走,破壞環境;農家肥臭味熏天,蟲子到處飛;編織袋、泡沫箱亂擺亂放,占用道路;頂樓的泥水、枯葉堵塞下水道,樓下滲水……

在小區種菜糾紛中,那些種菜的人會被有些鄰居們批評“沒公德”“花草多好看啊,種菜土不拉幾的”。其實啊,真不能全怪他們,你看,就算大明星吃過見過,不也忍不住要種菜嗎?

中國人對種菜的熱愛,那是深深根植在基因里的。雖然現在很多人住進了現代小區,做著形形色色的工作,但正所謂“往上數三代,誰還不是農民呢?”農耕文化,始終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液中。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耕讀傳家”“唯耕唯讀”,在古代,種地,不僅是生存必需,還被認為是人生于世最根本的“正道”。即便遭遇戰亂與饑荒,我們的祖先依然以穩定勤懇的耕作,來對抗生活的無常。

“房前屋后,種瓜種菜”的觀念代代相傳,讓中國人無論走到哪,只要身邊有塊地,都會躬耕不輟。“有條件,一定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種”,即使是三沙海灘、南極大陸都有中國人種菜的身影,當年祝融號完成既定探測任務,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火星上能不能種菜”!

所以說,愛種菜,沒有錯,問題就在于鋤頭刨錯了地。

如果是在自己享有使用權的私家院落,除了違禁的植物,那你愛種什么種什么,別人管不著;但是,對于小區公共綠地,無論是《物權法》還是《民法典》都有明確規定,是屬于全體業主共有的,用途需要由業主們共同決定,誰也沒權利私自圈地種菜。

事實上,除了圈地種菜,小區公共空間變成“私人領地”的現象并不少見——樓道堆垃圾、擺鞋柜;屋頂建陽光房;自行在停車位裝地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類現象常常被歸咎為“人品”和“素質”問題。其實拋開道德層面的定義,它們折射出的更是私人性與公共性的沖突。

說白了,大部分居民對于小區里的“公與私”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將“公有”當成了“無主”,不占白不占;加上一些開發商在賣房的時候用“前庭后院”“附贈樓頂花園”等話術畫大餅,讓業主們想當然地以為可以占用公共空間。

畢竟,在現代小區流行之前,人們大多住在農村小院或者大雜院、筒子樓里,街坊鄰居都很熟悉,公私分界比較曖昧,家里有人時白天可以不關門、穿著睡衣就在院子里散步。

上世紀80年代之后,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陸續搬進新建的居民小區,但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的城市化。一些老人們就認為,“小區綠地是大家的,為啥我不能拿來種菜?”他們口中的“大家的”并不是現代意義上“公共的”。

所以,“素質差”“沒公德”不光是一個個人化的問題,它與城市的快速發展、代際變遷、社區文化都有關系。

當然,情況正在改變。可以看到,在城市里長大的一代人,越來越重視公私的邊界,認同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規范。同樣擁有種菜基因的他們,大多會選擇在自家陽臺種菜、在郊區認領一小塊農田或者看鄉村短視頻“云種菜”。

你看這多好,如果咱實在想種菜,還是多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打打主意吧!硬菜種不了,種種辣椒、西紅柿啥的,不也挺好的嗎?可別再翻綠化帶的土了,不然會被罰款的哦。

讀完點個【在看】????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