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訊:厚植綠色“土壤” “碳”尋轉型之路

厚植綠色“土壤” “碳”尋轉型之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南醴陵市打出陶瓷產業節能減碳“組合拳”,全力打造現代化“綠色瓷城”

□ 本報記者 邢成敏

千年瓷都,湖南醴陵。作為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醴陵陶瓷出口份額穩定在全國40%以上,居全國第一;作為能源消耗集聚產業,其能耗一度占醴陵規模企業能耗的60%~70%。

如何“碳”尋轉型之路?2005年以來,醴陵市打出一套陶瓷產業節能減碳“組合拳”,從政策引導、氛圍營造、資金扶持、創新驅動、目標倒逼機制建立等方面集聚發力,助力產業“綠色蝶變”,全力打造現代化“綠色瓷城”。

打好陶瓷節能政策“組合拳”

近年來,醴陵市不斷健全黨委政府陶瓷節能“雙控”機制,全域實現從入園審批、節能審查、環評批復、立項備案到事后監管的全流程動態式清單監管,重點用能單位華聯瓷業、華鑫電瓷全部接入能耗在線監測系統。

出臺產業突圍“四個十條”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能效對標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首次獲得湖南省、株洲市“兩型企業”“綠色工廠”認定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10萬元、5萬元。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建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其微電網示范工程、工業企業能源管理系統、工業園區能源管理服務平臺;為10余家陶瓷企業爭取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4521萬元,撬動企業投資4.964億元用于節能技改。

推進新舊能源有序穩妥替代

實施“煤改氣”工程。建成西氣東輸醴陵分輸站,通氣區內128家陶瓷企業燃煤窯爐改造成為燃氣窯爐,年減少能耗30.5萬噸標煤,年節約能源直接成本1.12億元,綜合節約燃料成本35%~50%。

實施“電代氣”工程。國家電網醴陵供電公司2017年以正陽精密陶瓷為首家試點單位,實施電能替代工程。截至2022年,全市電窯爐累計負荷超過600萬千瓦時,占全部生產負荷的60%以上。

實施“綠電替代”工程。2021年成功入選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文家牌10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納入國家規劃。截至2022年,全市陶企建成、在建和擬建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近60個。

強化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以技術創新驅動陶業節能。擁有株洲市級以上陶瓷創新中心26個,其中國家級中心2個、省級中心11個,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獲評全省首批新型研發機構。陽東磁電專利成果“農林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成套技術裝備”關鍵技術被鑒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陽東磁電與陽東生物潔能首創微波高溫燒結技術,形成標桿企業培育的“醴陵經驗”。

以試點示范培育節能標桿企業。華聯瓷業、華鑫電瓷等企業被評為省級綠色工廠,新世紀瓷業、銀和瓷業等企業獲評株洲市“兩型企業”,陽東電瓷電氣、新世紀陶瓷等企業節能降碳改造項目獲國家專項支持。

以設備工藝升級加速綠色智造。2020年以來,近100家陶瓷生產企業累計投入近4億元進行工藝設備升級,引進近1100臺(套)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裝備,90%以上陶企采用窯爐余熱利用技術,綜合節能率達30%。

“雙碳”背景下,醴陵節能有“數”。2020年以來,陶瓷全產業鏈在保持產值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年能耗逐年降低,從2020年的65.30萬噸標煤下降到2022年的56.81萬噸標煤,全產業鏈能耗下降15%以上。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