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頭條!田莊鄉妙手激活“三類地”

充分挖掘廢棄地,有序聚集零散地,創新利用“飛地”

田莊鄉妙手激活“三類地”


(資料圖片)

西滕村在整理出的廢棄宅基地上種植了月季花。黃花菜、金銀花、月季花、白蠟、海棠,仲春時節的夏津縣田莊鄉西滕村,房前屋后、路旁街邊的各色植物,把村子點綴得五彩繽紛,生機盎然。

“這些地方,過去有的是閑散地,有的是廢棄宅基地,去年以來我們進行了統一整治。”3月30日,西滕村黨支部書記滕昭全向來訪的客人介紹,“統一整治后,不僅村容村貌變好了,各方也都多了一塊收入。”

充分盤活閑散廢棄地

田莊鄉黨委書記張志峰介紹,去年開始,夏津在全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三類地”(閑散廢棄地、零散農用地、“飛地”)挖潛增收行動。以此為契機,田莊鄉在全域內展開工作,西滕村是其中行動較快的一個村。

前期摸排發現,該村需要拆除81處無人居住的老舊危房。房子沒人住,但卻都有房主,因此拆房子,首先要征得房主的同意。

在農村,即使一家人都不在村里住了,但房子往往是他們的根和念想,也關聯著一些權益,所以人們不會輕易同意拆自家的房子。“殘垣斷壁立在那里,不但危險,也讓整個村子看起來非常破敗,已到了非拆不可的地步。”滕昭全介紹,“為了能順利推進工作,村里為每處房子都建了檔案,并跟房主簽訂了協議。”房屋檔案有房子的實景照片、四至尺寸等;合同主要明確了宅基地再利用后收益的分配比例。

一份檔案一份合同,確保了房主的權益,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

權益、利益清晰后,81處房子順利拆除。通過整理,得到了大約40畝空場。“經過仔細考察和商議,村里決定栽種黃花菜及月季、白蠟等,這樣既能美化村莊,又有經濟收入。”滕昭全說,“雖然月季、白蠟還沒多高,但已有客商開始上門洽談購買,如果價錢合適,我們就可以賣了。”

張志峰介紹,西滕村是該鄉盤活閑散廢棄地的一個縮影。通過這一方式,不僅村莊變整潔變漂亮了,安全隱患也消除了,村集體和村民還增加了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零散地”整合為“大方田”

除了村里的閑散地和危舊房,田莊鄉還有不少零散耕地,這些耕地,大部分是外流人口的承包地。為有效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該鄉成立了土地流轉工作專班,并引進土地開發利用公司,以“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實施土地流轉,將“零散地”整合為“大方田”后租賃給相關公司。

張志峰介紹,僅2022年,該鄉已在裴官屯、鄭莊、周邢等村流轉土地1000余畝,先后打造了300畝訂單式露地蔬菜種植、100畝作物育種、200畝特色作物種植及400畝“噸半糧”示范田等產業項目,今年又在東滕村打造提升400畝的黃晶梨園。

“小田變大田”,既滿足了企業的需求,也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創收能力和帶動作用,還為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額外收益。過去低效的零散地,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土地”。

目前,該項整合還在有序推進中。

“飛地”催生經濟“源泉地”

田莊鄉在外經商人數達1萬余人,近年來,隨著當地基礎條件的改善,不少人想返鄉創業,為家鄉的發展做貢獻。

回鄉建廠創業,需要建設用地。為支持游子回家發展,該鄉在孫舉莊、大于等5個符合規劃的村,進行資源挖潛,共騰空土地30余畝。土地指標集中創新使用,該鄉在緊鄰縣經濟開發區的地方建立了產業園,并借助商會和回鄉創業辦公室,引導在外經商人員返鄉創業。貢獻土地指標的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享受固定分紅,實現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

今后,隨著大量游子的回歸,產業園將成為村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源泉地”。

地“活”帶動產業興

張志峰介紹,通過“三類地”挖潛,更多的荒廢地煥發生機。粗略統計,目前該鄉已經累計清空老舊危房、廢棄坑塘等700余處,整理出近300畝土地。

以東滕村為中心,該鄉劃定覆蓋6個村莊的鄉村振興西部突破區,發展“一村一業”項目。其中,以東滕村、張堡村為試點,在省派第一書記魏永利的鼎力推進下,落地了總投資2520萬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預計年發電量700萬度,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40余萬元,25年周期累計可創收1000余萬元。利用舊宅,通過指標置換,西滕村還建起了夏津縣第一家村辦企業——夏津縣滕發食品有限公司,年可生產饅頭600噸,企業成為村集體經濟的重要來源。

外地企業也慕名而來。德州一家高品質氣流紡項目業已落地,一家外地管業企業正在當地建廠,大型糧油企業也已進駐。

“‘三類地’的激活,讓寶貴的資源充分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既美化了村莊,又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更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的發展動力。”張志峰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