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變臉”,集體增收_環球速看

坑塘“變臉”,集體增收

安樂鎮“一村一策”發展坑塘經濟

袁樓村治理中的坑塘。農村大眾報陽谷訊 (記者陳茹 通訊員張珂)以前,走進陽谷縣安樂鎮袁樓村地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蘆葦,混著垃圾覆于荒坑水面。現在,亂葦拔了,垃圾清了,臭水換了,村中大大小小8個坑塘,處處可見碧水漣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袁廣業是袁樓村村民,家住坑塘北側。門前這條沿坑道,不算寬闊,卻是他下地干活的必經之路。村民從避之不及,到流連忘返,這個轉變誰也沒想到,“現在村里好多人都來坑邊釣魚,直到傍晚才陸續回家。”袁廣業說。

家門口的坑塘何以“重生”?這要從村里來了一副新面孔說起。

2021年11月,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選派呂艷到陽谷縣安樂鎮袁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入村伊始,呂艷發現,袁樓村75畝的廢舊坑塘沒有得到利用,不但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對沿坑居住的村民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早些年,我們村這70余畝坑塘,是村里用來下雨排澇、集雨澆地的。”袁樓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馮金英說,后來,隨著發展,這里日漸成為一處納污坑塘。坑塘如何整治,又如何利用坑塘壯大村集體經濟,像一塊大石,常年壓在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心頭。此時,安樂鎮深挖本鎮資源稟賦和優勢,瞄準坑塘經濟作為產業振興的突破口,這與袁樓村“兩委”成員的思路不謀而合。

經過多方考察,呂艷提出引進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既解決環境整治問題,又能實現坑塘的長效利用。

說干就干。呂艷積極向派駐單位申請幫扶資金50萬元,結合安樂鎮坑塘治理提升項目,對該村70余畝廢棄坑塘進行整治。2022年8月,整治正式開始。抽干池水、伐除亂樹、清除淤泥、曝曬池塘、疏通溝渠、引入活水……一連幾個月,先后動用機械十余臺,眼看著這片70余畝荒廢已久的死水塘又“活”起來。

呂艷介紹,通過招商引資,袁樓村將與光伏發電公司合作,在坑塘周邊和水面上方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打造“漁光互補”工程。項目建成后,年均可實現集體增收7萬元左右。后期,袁樓村還會在坑塘周邊實施高標準路面硬化、建立隔離護欄、安裝太陽能照明燈、栽植樹木等,提升村容村貌。

袁樓村只是安樂鎮利用廢舊坑塘發展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安樂鎮黨委書記王太敬介紹,該鎮對涉及坑塘的23個行政村深入調研,逐村進行“會診”,“一村一策”利用坑塘發展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占地900余畝的閑散廢棄、低效利用的138個坑塘已治理完成。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