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訊:我市公共衛生“六大中心”等8個項目今年建成投用

我市公共衛生“六大中心”等8個項目今年建成投用


(資料圖片)

同時將加快推進市中心醫院等10個在建項目建設

本報3月24日訊(記者張茜)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二場舉行。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圍繞“抓實項目、全面發力,推動衛健事業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介紹有關情況。

已建成社區醫院58家,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市衛生健康委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構建疫情高效處置“強支撐”、提升事業創優領跑“硬實力”、塑造產業蓬勃振興“新格局”,難中有為、干中有成、穩中有進,切實為強省會建設筑牢了健康根基。

建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兩大體系”。在公共衛生體系方面,公共衛生“六大中心”(市疾控中心、市應急儲備中心、市急救中心、市應急醫學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全部封頂;10個區縣疾控中心啟動改擴建,2個區縣獲批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突破體制限制,高新區、南部山區、起步區獨立設置疾控中心,市屬區管模式為全國首創。在醫療服務體系方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宣武醫院濟南醫院通過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現場評估。投入1.6億元啟動泉城優勢臨床專科集群建設。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啟用。建成社區醫院58家,位居全省前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通過互聯互通五級乙等現場測評,衛健信息化治理水平列直轄市、副省級及省會城市組第8位。

去年,我市將托育服務設施納入新建社區配建項目,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15個,居全省首位,成功入選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擬命名名單。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8家、省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區1個。扎實推進全國首批“健康中國行動創新模式宮頸癌綜合防治試點”,綜合成績位列試點城市第一名,七年級女孩HPV疫苗接種覆蓋率達94%。全市醫療康養產業主營收入約1750億元。市醫藥流通服務業集群入圍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儲備庫,華潤山東醫藥有限公司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庫。組建全國首個托育產業發展基金,出臺全國首個《智慧中藥房建設與運行規范》地方標準。

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預計2024年底竣工

2023年,市衛生健康委將全面推動“體系建設、能力提升、服務保障、產業發展”項目化,促進衛生健康工作“基層基礎再牢固、改革創新再深入、護航發展再增效”。

今年,我市將加強“兩區域、兩中心”建設,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完成基礎施工,新院區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各項建設任務有序推進中,預計2024年底竣工。支持宣武醫院濟南醫院創建神經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廣安門醫院、齊魯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對接引進國內心血管、腦神經、肝臟和腫瘤疾病的頂尖診療名院,提升我市診療水平。推進泉城優勢臨床專科集群建設行動,引導市屬醫院“大專科、小綜合”差異化發展。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力申報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爭創1家以上省級中醫康復中心,打造2-3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30個“品牌國醫堂”。完成市三院、市五院等2個在建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10個在建項目建設;啟動市一院新院區、濟南醫院遷建、市兒童醫院新院區、起步區“1+6“整合型醫療中心4個儲備項目建設,推動市屬醫院均衡布局。

力爭每個區縣建成3個以上家庭托育點

今年,我市將抓好基層醫療升級項目。全部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實現全部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推行“鎮村一體化”管理。建立鄉村醫生崗位執業補助制度,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或大專以上學歷鄉醫占比達到60%以上。開展非獨立法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職稱申報試點,實施基層服務能力提升“雙十百千育才計劃”。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施醫保基金總額付費,提升基層民眾就醫便利度與獲得感。

今年,我市將抓好公衛能力提升項目。公共衛生“六大中心”、市三院康養樓、市五院康養樓等8個項目將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積36.96萬平方米,新增床位2997張。穩妥推進疾控體系改革,深化擴大疾控中心改革試點項目,提速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強化醫防融合,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規范化建設100%達標。啟動急救分中心撤并,加快建立全市統一的急救調度中心和市域急救急診資源實時共享系統。做好國家衛生城市迎審工作,確保通過復審。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立醫院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市級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著力推動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新城區擴容和均衡布局,構建起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我市公立醫院在建項目10個,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新增床位8179張;儲備項目5個,建筑面積101萬平方米,規劃新增床位4700張。這些項目建成后,廣大人民群眾將更好地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同時,我市將抓好重點人群保障項目。服務“一老”:開展創建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攻堅行動,出臺醫養結合獎補辦法,助力我省通過“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評估驗收。推廣槐蔭區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經驗,打造區(縣)域醫養結合綜合體。通過新建、改建、轉型等方式,推動市及每個區縣建設一所政府辦護理院。呵護“一小”:編制《濟南市托育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22-2035)》,落實育兒補貼和保育費細則,打造“泉心托”托育服務惠民品牌,力爭年底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35個、每個區縣建成3個以上家庭托育點。持續打造“小鐵人”“小瞳人”“小星星”等兒童保健特色品牌。關愛女性:抓好城鎮靈活就業和無業婦女“兩癌”檢查,確保城鄉婦女“兩癌”檢查全覆蓋,在全國率先消除宮頸癌。開展全市婦幼保健機構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支持平陰縣、商河縣婦幼保健院爭創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新增互聯互通四級甲等水平醫院2家

今年,我市將抓好數字化支撐項目。制定《濟南市“智慧健康工程”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建設,9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達到三級及以上水平,新增互聯互通四級甲等水平醫院2家。完善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引導省部屬醫院接入,實施村衛生室數字化改造,推動省、市、區縣、鎮街、村醫療衛生機構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擴面中藥處方流轉、中醫云HIS及輔助診療系統試點,做強智慧中醫藥服務品牌。

我市還將發展托育產業,制定《濟南市托育機構資金補助實施細則》,舉辦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大賽,開展托育服務消費促進年活動,年底前創造就業崗位1000個,拉動直接消費規模突破10億元,間接帶動超過30億元。壯大康養產業,落實《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中醫藥產業鏈群提升行動,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星級評定試點,積極推介康養產業重點項目,加大招商力度,醫療康養產業主營收入突破1860億元。打造“兩區域、兩中心”醫療高地

今年我市將加強“兩區域、兩中心”建設。具體來說,依托濟南市中心醫院、濟南市中醫醫院分別建設神經疾病類別、中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引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國家醫學中心項目,打造“兩區域、兩中心”醫療高地。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主要目標是,以滿足區域內疑難復雜和重大疾病的醫療服務需求為重點,通過建設,使其在疑難危重癥診斷與治療、醫學人才培養、臨床研究、疾病防控、醫院管理等方面達到區域內頂尖水平,帶動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保障能力提升,努力實現區域間醫療服務同質化,減少患者跨區域、跨省就醫,加快實現大病不出省。

建設國家醫學中心的主要目標是,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對標國際醫學科學前沿,打造疑難危重癥診斷與治療、醫學科學關鍵技術攻關、高水平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應對、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中西醫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