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資訊丨種植“超級蔬菜”,八成銷往國外


(相關資料圖)

王偉利查看大棚羽衣甘藍的生長情況。3月10日,在高密市姜莊鎮咸家社區萬畝良田家庭農場種植基地,幾十位農民正在移栽羽衣甘藍苗。“羽衣甘藍又被稱為‘超級蔬菜’,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礦物質,暢銷歐美市場,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大。”農場負責人王偉利邊說邊干,盡管臉被曬得黝黑,他仍然熱情洋溢。

“羽衣甘藍是從荷蘭引進的蔬菜新品種,我們交了大量學費才探索出栽培技術。”王偉利說,2015年他退伍回到家鄉,和母親一起發展農業,但一開始就遇到了種植問題,“當時育了一批羽衣甘藍苗,上午澆完水,一中午的時間,大棚里的苗就熱死了一半,損失了近20萬元。”

痛定思痛,王偉利認為,搞農業光靠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先進的技術。此后,他開始四處請教行家里手,參加各種農業培訓,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經過學習,我了解到羽衣甘藍抗病性好,喜涼、耐寒、不耐澇,種植時需要根據本地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王偉利說。

為避免甘藍苗再次出現問題,王利偉建設了專業的育苗大棚,可以隨時監測大棚的溫度、濕度等技術指標。此外,他還引進羽衣甘藍自動點播機,提升工作效率。“羽衣甘藍育苗比較麻煩,之前500畝地的育苗工作,需要40個人七八天才能完成,現在用上機器,三個人兩三天就能完成。”王偉利說。

“之前主要做出口生意,國內很多人都不知道羽衣甘藍。”王偉利說,他萌生了開辟國內市場的想法。2018年,王偉利成立高密市萬畝良田家庭農場,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了羽衣甘藍餡水餃、爐包等食品,逐漸打開了國內市場。

2020年,經過多項指標嚴格檢驗,萬畝良田家庭農場種植的蔬菜成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為確保有序、高質高效供應蔬菜,王偉利按照訂單量、種植標準和所需品種組織生產。2021年,他將羽衣甘藍種植面積擴大到800多畝。“采收季節,羽衣甘藍當天采摘當天發貨,第二天晚上,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就能吃上我們的菜。”王偉利說。

“現在,羽衣甘藍的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去年總產量在6000噸左右,其中5000噸銷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王偉利說,目前,萬畝良田家庭農場的蔬菜種植總面積已經達到3000多畝,品種有10多個。

從小在農村長大,王偉利對于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王偉利說,附近流轉出土地的村民不僅可以獲得分紅,還能來農場打工增加收入。僅羽衣甘藍采摘時,每天就需雇用50多人,全農場日用工人數達300多人。

“我家16畝地全部流轉給了萬畝良田家庭農場,一年收入1.8萬多元。在這兒打工,一個月下來也有5000多元,干得好了,還有分紅。”張肖寨村村民黃敬亮說。

王偉利說:“下一步,我們打算發展深加工產業,生產蔬菜粉、凍干食品、蔬菜汁等,而且還要進一步擴大羽衣甘藍種植規模。”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