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協商水平 焦點快報


【資料圖】

林芝市政協

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協商水平

本報巴宜電(記者 張猛 王珊 謝筱純)近年來,林芝市政協找準政協履職活動與基層治理結合點,在夯實基層基礎、搭建協商平臺、發揮委員作用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多元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增添新動能,積極助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創設基層協商平臺,建設常態化履職陣地。突出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積極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進去,著力打造“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基層協商載體,推進“有事好商量”常態化協商平臺建設,現已形成以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一體的協商議政格局。在工作中,選擇黨政工作重點、群眾生活難點、社會治理焦點作為議題,組織2000余人次黨政有關部門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參與各類協商活動,以精于選題推動專于解題、善于破題,提高協商的靈活度、開放度,促閉門協商為上門協商、會場協商為現場協商,努力把“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打造成為政協協商的好陣地、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新平臺,切實解決了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其務實性、開放性得到社會各界的熱議和點贊。

創新基層協商機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思路,建立年度協商計劃制定規則和工作規則,完善協商活動組織運行機制,探索重點提案督辦協商、同類提案集中協商等工作方法,對各項環節作出規范性要求,形成完整閉環,推動“有事好商量”的制度化實踐。協商前,引導委員深入調研,在充分了解群眾意愿的基礎上,走進相關職能部門,聽取意見建議,了解方針政策;協商中,客觀分析,引導各利益主體合理表達訴求、協商解決問題,達成既符合政策法規,又符合群眾切身利益的共識;協商后,政協委員跟蹤協商成果轉化,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和困難,確保協商成果落地生根、富有成效,助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創新服務管理制度,建設有擔當的委員隊伍。把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與政協委員履職結合起來,建立專委會聯系委員制度、委員履職檔案,完善委員服務管理制度和委員履職考核機制,調整優化界別設置,激發委員參與熱情,提升調研針對性與實效性,引導委員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通過委員宣講團、委員大講堂、指尖微課堂等形式,強化有效宣傳教育,及時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會議精神傳達給群眾,逐漸示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社會治理,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凝心聚力。主動圍繞法治建設、鄉村振興、民生工程、城鄉(社區)治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方面開展調研視察、現場協商,提出合理化建議,有效參與基層協商,積極協助當地黨委、政府破解發展難題,切實打通委員履職的“最后一公里”,從而匯聚民智、凝聚共識,力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黨政決策更加科學民主,讓人民在市域社會治理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