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棉衣”暖熱農牧民心窩|資訊推薦

暴海宏

陽春三月,正是柴達木盆地枸杞修枝剪枝的大忙季節。3月8日,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宗加鎮農業村村民李顯業吃過早飯后,和兒子李積明下地干活。父子倆身上紅色的棉衣在枸杞地里格外耀眼。

艾斯力金村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宗加鎮,是以牛羊養殖為主導產業的蒙古族牧業村,有牧民45戶。這個村南臨昆侖山,海拔在2800米至5800米之間,屬于高寒地區。


(資料圖片)

2021年10月的一天,青海油田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吳濤前往牧區了解村民過冬情況。返回途中,車子拋錨。在救援隊的幫助下,他晚上11點多才安全返回駐地。等待救援的2個多小時里,吳濤切身感受到了高原冬天的寒冷。

“村民常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場放牧,更需要御寒保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吳濤,積極向所屬單位匯報牧民的現實需求和實際困難,得到了單位的大力支持。2022年6月,青海油田公司黨委向包括艾斯力金村在內的宗加鎮14個村捐贈御寒棉衣500余套、棉鞋600多雙。

前幾天,艾斯力金村村民烏蘭巴特爾,剛去了海拔5400米的牧場。“咱們這里地處高山區,常年氣溫低,尤其是冬天上山放牧,凍得人直哆嗦。”烏蘭巴特爾說:“油田給咱捐贈的棉衣,穿上真暖和。”

艾斯力金村環衛工人巴特孟克,每天早晨七點開始清掃街道。冬天的時候,室外溫度達到零下25攝氏度。巴特孟克經常每隔半小時就要用自帶的小暖爐取暖。青海油田公司黨委捐贈的御寒棉衣解決了宗加鎮25名環衛工人的保暖難題。

“棉衣既能抵御嚴寒,鮮艷的紅色還能提醒過往車輛減速慢行。真實惠!”巴特孟克稱贊道。

在青海油田派駐工作隊的努力下,馬背上的紅棉衣、枸杞地里的紅棉衣、街頭巷尾的紅棉衣成了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宗加鎮鄉村振興路上的風景線。

自2021年以來,青海油田派駐工作隊先后在艾斯力金村建成了2.6萬平方米標準化停車場、200立方米化糞池和8臺自助掃碼加水機,栽種金葉榆、沙柳、紅柳、丁香等耐旱、抗寒、抗風沙的綠植品種3800余棵,修建了一條長達11公里長的便民牧道。艾斯力金村被評為2021年度“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來源:青海油田)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