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報資訊】“大家小院”解難題


【資料圖】

在核心區的平房區中,老舊雜院不少。如何讓這些老院子的“面子”變靚,“里子”變強,西城區給出了答案,位于大柵欄街道鐵樹斜街社區的櫻桃斜街51號院就是其中的代表。自從去年年底完成整治提升后,這里面貌一新,并且有了新名字——“大家小院”。

櫻桃斜街51號院位于櫻桃斜街與大安瀾營胡同交叉口。走進這個近300平方米的院落,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磚雕、朱漆的大門和窗欞、特色景觀廊架搭配藤蔓植物,很是養眼。然而,這里改造前是水電管線雜亂、自建房擠占公共空間的大雜院。今年70歲的仝志逵從記事起就住在這個院里,說起原來的環境,老人直搖頭:“最早小院寬敞明亮,后來自建房多了,互相擋著,陽光都進不來。”

鐵樹斜街社區服務站站長岳娟娟介紹,該院屬于公私混合型產權房,是典型的大雜院。改造前,經過疏解騰退,院內有幾戶居民搬走了,可仍有居民居住,整個院子的品質亟待提升。

如何破題?還得大伙商量。街道召集院內居民討論環境提升改造方案,最終決定以黨建引領院落微更新,將櫻桃斜街51號院納入“社區黨建四合院”特色品牌建設,升級為“大家小院”。

去年7月,小院動工了。在外部“美顏”的同時,完成地面墻面修繕、防水防潮改造、防滑坡道鋪設、水電線路規整。為了讓還在院里居住的居民更方便,設計師們改造晾衣架,設置隱藏式收納柜,擴充儲物空間。

元宵節舉辦胡同廟會、周邊老人日常下棋聊天……“重生”后的小院已經成為社區居民最喜歡的活動場所。“大家小院”的妙用不止如此。岳娟娟說,大柵欄街道發揮“圓桌工作法”輻射作用,將議事功能從社區延伸到小院,平日的煩心事、身邊事,眾議共解。

胡同廁所怎么改?垃圾分類怎么推動?這些大事小情都在這里討論。今年春節前夕,居民趙立琴等幾位老黨員找到岳娟娟,約街道城建科的負責人來小院議事,議題是盡快解決附近32號院化糞池堵塞問題。幾位參會者依次介紹情況,城建科負責人記下要點。經過協調調度,不到兩周時間,問題解決了,居民眉頭的疙瘩舒展開了。

這樣的議事會隔三差五就在“大家小院”召開,居民和街道工作人員坐在一張桌前,距離拉近了,解決身邊煩心事的效率提高了。

本報記者 張驁 文 方非 攝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