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資訊:打造“十分鐘調解圈”


(資料圖)

打造“十分鐘調解圈”

郭依蝶

為提升新居民管理質效,近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聚焦新居民需求,抓住“新心聯建”機制,以“共治共建共創共享”的“四共”建設為抓手,最終實現新的組織力量、新的基層治理和新的居民風貌的“三新”格局。

從制度設計入手,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不斷優化網格配置,并致力于打造覆蓋全域的“十分鐘調解圈”。以海灣社區為例,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將海灣社區原有的5個網格進行細化,劃分為17個網格、76個微網格,同時健全“社區干部—網格長—微網格長—居民”四級聯動網格體系,配備網格力量254人,覆蓋轄區10520人次,并吸納37名優秀的新居民擔任網格人員。同時,選聘6名新居民作為“鄉音調解工作室”調解員,利用“鄉音鄉情”助力矛盾糾紛化解,促進實現新居民自治的新態勢。

從網格智治入手,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運用城市大腦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浙里網格連心等應用,準確掌握新居民人口流動信息、健全新居民訴求途徑,實現從“線下服務”到“上下聯動”的轉變。同時,針對群租房,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按照“問題租房重點查、一般租房日常查、示范租房定期查”的原則,實施群租房三色亮牌機制,借助數字化手段,推進智安小區建設。

從共建共享入手,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推動社區環境整治行動,完善停車位、充電樁等各類硬件設施,積極打造睦鄰微空間,圍繞“鄰里聚、鄰里助、鄰里情、鄰里樂”四項標準,針對“一老一小一新”民生服務需求,不斷推出“假日學堂”“方言課堂”等新居民的暖心服務活動,提升新老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試點推行建設商家共治聯盟,在“聯盟主導+政府支撐+商家參與”的運作模式下,逐步形成自治為主體、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引領的格局,構建形成商家、聯盟、政府良性互動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