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青海西寧:努力實現走得出、留得住、干得好、有收入的就業目標


(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事關民生福祉,事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針對就業市場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采取建立農村勞動力實名數據庫、打造特色勞務品牌、深化勞務合作等多項措施,大力提高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為民生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支撐。2022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2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2.82億元。

打造特色勞務品牌是助推農村產業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深度挖掘地區優勢資源,先后打造出了湟中區“農家饃饃”、城東區“河湟酸奶匯”、大通縣“靚嫂農家樂”、城中區“藏毯藝匠”、城西區“夏都月嫂”、城北區“兆康億品”等6個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首批“寧字號”勞務品牌,成為西寧勞務品牌的一張“活名片”。據統計,自培育打造以來累計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9萬人,人均年收入達到3.72萬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近4000余人,落實各類補貼資金452.54萬元,年均經濟效益達1.69億元。

就業是民生根基,去年以來依托“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公共就業專項活動,西寧市共計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294場次,為7045家次企業發布崗位信息約26.75萬條次,達成就業意向1.85萬人次;“點對點”組織380余名農村勞動力有序返崗復工;依托新老媒體平臺,加大崗位信息推送力度;積極動員以就業聯絡員、第一書記為主的基層工作力量精準制定崗位信息口袋書,形成“線下送崗”“線上薦崗”雙重模式,最大限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同時,加強與南京市人社部門對接協商,共同制定西寧-南京勞務協作計劃,累計幫助472名農村勞動力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實現就業,122名脫貧勞動力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實現就業;利用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和陜甘寧青中心城市人力資源交流協作聯盟優勢,積極對接南京、昆山、陜西、蘭州、銀川等多地人社部門,廣泛收集并推送我市農村勞動力就業的66家企業200多個用工崗位信息,進一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求職者的需求。

今年,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持續圍繞“六穩”“六保”工作要求,進一步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千方百計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提供各項高效、便捷、精準的服務,努力實現走得出、留得住、干得好、有收入的目標,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