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頭條丨臨平星橋 以數字賦能水環境治理 實現“滴水不漏”監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記者 涂玥 臨平微融圈 沈曉梅)在臨平區星橋街道,共有4座鐵路橋涵洞,以往遇到暴雨或汛期,涵洞內很容易積水,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眼下,這些橋梁涵洞多了一重“安全保障”——一個集數據采集、物聯設備感知和信息預警于一體的橋涵隧道內澇積水預警應用場景于近期啟用,涵洞內一旦發生積水,平臺會第一時間預警并推送給管理人員進行處置,涵洞外的LED屏上也會實時顯示積水情況,提醒行人車輛注意安全。

今年,星橋街道把水環境治理作為數字賦能的重要戰場,在臨平區率先試點內澇及水環境數智治理應用場景建設項目,通過大數據、物聯感知、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構建數智治理平臺,下設排水管網資產數字化管理、橋涵隧道內澇積水預警、地表易澇點實時監測預警及長效治理、污水偷排主動感知、河道水質環境在線監測、道路病害數字化及可視化等六大信息化應用場景,實現城市雨污水在地表及地下空間流動過程中“滴水不漏”的監管。

大數據是數智治理的基礎。“我們完善了星橋轄區121公里雨污水管網和主要道路的基礎信息電子地圖,并建立了管網CCTV、道路空洞檢測成果的電子檔案,一旦管網、道路出現問題便可以 按‘圖’索‘跡’。”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劉小鳴表示,此前星都路天都路交叉口地下管網滲漏沖刷土體形成空洞,導致部分路段沉降下陷,有了管網和道路電子地圖及道路病害追蹤機制后,管理和搶修人員便能快速找到“癥結”所在,“對癥治療”,保障道路安全通暢。

借助于一體式水質自動監測站、流量計等技術設備,信息化應用場景還可對關鍵河道斷面的重點水質指標、污水進入雨水管網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了解河道水質情況,高效做好水體管理“文章”。

“目前,我們的數智治理平臺已經錄入了管理人員、市政、綠化、環衛等相關工作人員信息,一旦發現問題,可以通過預警提示、工單派發等方式,聯動力量緊急處置。工作人員處置后再將結果反饋至系統,做到問題發現、處置、反饋的全過程閉環。”星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街道將持續優化“數智治水”模式,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共建綠水青山美麗星橋。

關鍵詞: 滴水不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