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頭條丨防城港市加大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力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網防城港10月28日電 日前,廣西肉桂等香料香藥產業科研創新基地建設順利納入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庫,這是廣西防城港市加大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增強科技創新發展內生動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大成果。近年來,防城港市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顯著提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2.61%,位居全區第一。

完善創新激勵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防城港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企業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激勵等政策。有序推進企業聯合研發機構、高校和科研人員開展科學研究,先后出臺《防城港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措施》《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中國)促進醫學實驗室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防城港科技強市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日趨完善。防城港市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構建區域綜合科技創新平臺,先后獲批國家行業重點實驗室1家、自治區級院士工作站2家、廣西重點實驗室1家、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12家、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1家、自治區高新區1家、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2家、自治區星創天地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家等,推動開展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信息、人才支撐;認定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自治區眾創空間2家,有效推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盛隆鋼鐵研究院、北部灣海洋產業研究院及廣西金花茶產業工程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臺先后建成使用;小藻實驗室、金則細胞實驗室、防城港暴雨實驗室正在設備安裝調試中。

提升科研單位創新能力,科技創新基礎持續夯實。防城港市大力支持科研單位圍繞重點產業發展技術需求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服務,培育科研與技術服務企業,年度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20億元大關,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組織科研單位實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0項,在金屬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產品,以及新品種新模式應用、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優秀科技成果。廣西庚源香料公司開展“桂枝葉蒸餾耦合堿性水解生產天然苯甲醛的產業化示范”技術研發,自有成果經濟效益824.7萬元;金川有色公司開展“高銅面煉銅閃速吹煉爐的技術研究與生產應用”研發,自有成果經濟效益26200.14萬元;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開展一種珍珠龍躉石斑魚與日本囊對蝦混養控制白斑綜合征的方法,自有成果取得經濟效益940.43萬元等。

提供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務,培育自主科技創新型企業。防城港市著力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2021年為全市企業獲得自治區科技研發獎補資金1925.17萬元,落實市級科技創新獎補資金785.03萬元;企業享受研發投入加計扣除、減稅降費數額雙雙突破億元大關,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翻一番。2020年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64戶,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總額104244.75萬元,減免稅額17389.26萬元。2021年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80戶,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總額254959.04萬元,減免稅額32209.78萬元。深化基層政策輔導,加大政策宣講力度,為企業科技創新問診把脈,提供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務,推動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并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全市認定國家瞪羚企業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家、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5家。

健全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活力充分釋放。防城港市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2019年至2021年全市財政科技支出分別達到3993萬元、3461萬元、4753萬元。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截至2021年底,全市引進高層次人才26名,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9名;全市引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人才958名,其中醫療衛生人才466名、教育人才318名、其他人才174名;全市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200人。深入推進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科研誠信建設等改革,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給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在科技項目申報上,啟用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云平臺,提升服務效能。近三年來,先后登記自治區級科技成果118項,引進轉化69項重大科技成果,企業新增產值7.36億元。2021年技術交易金額達46.99億元,創歷年新高。(侯東光、黃業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