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動態丨小區面貌“華麗轉身”!這個片區打造社區自治下的“宛”美生活

過去一年,楓林路街道宛三居民區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隨著宛三片區一體化治理工作的開始,路面重新鋪設,住房外立面翻新,設立中心花園、智能車棚等,切實改變了宛三片區整體面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尤其是片區一體化治理中的黨建工作,鼓勵和吸引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激活了大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

黨建引領一體化治理

“宛三片區一體化治理工作”涉及宛南三村、東航小區、龍華路2373弄小區等,房屋為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建造,涉及居民1292戶。宛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諍介紹說,為高效開展宛三片區一體化治理工作進度,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了宛三片區一體化項目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核心領導作用。

通過組建臨時聯合黨支部,定期召開黨組織生活會和樓組長交流會,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及時采納居民群眾反映的建議,推動居民訴求納入治理日程。“臨時黨支部等于是把支部建到居民區來,居民只要有問題反饋,我們居委和相關負責人都能馬上收到,我們根據收集的信息,從我要改什么,變成居民需要我改什么我就改什么。”王諍說。

150名小區黨員也積極亮身份、踐承諾,聯合轄區內各單位黨組織組成“區域黨建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問題共解、民生共促。采取“黨員+網格員”“黨員+勸導員”“黨員+志愿者”等形式,發揮黨員和骨干力量作用,高效解決居民訴求。

發掘社區特色

原本的宛南三村、東航小區、龍華路2373弄三個自然小區如今實現了公共空間的貫通循環,也進一步培育了社區文化認同,使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命力。

“我們最早的一批居民,其實和東方航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我們也希望通過文化引導來找到和居民共情的地方。”居民樓外墻上涂上了帶有航天元素的繪畫,居委也讓老居民多出來說說過去的故事。“東航小區里原先的故事,老居民可以給年輕人或是新來的居民講,這樣老帶新,大家都有存在感、歸屬感。”

(圖片為資料圖)

居民區治理的任何成果都離不開居民的參與,有了居委干部的牽頭,有了居民黨員的付出,大家能真切地看到小區在一點點地變好,也愿意出來反哺社區。王諍認為,居民區工作就是真心換真情,增加與居民的聯結度很關鍵。她說:“我剛來宛三時經常去走訪,一開始有些居民都不愿意提問題,因為他們總覺得提了也解決不了,但我就告訴他們盡管提,只有這樣才能確切知道大家想要什么。”

最終,居民們提出的移除綠化帶中的雜草磚、增加停車位、綠化的重新規劃、晾曬區向陽、鐵門和信報箱的整合、中心花園的修葺等建議都在設計方案中體現。

持續自治共建共享

在王諍看來,社區從管理到治理,再到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越來越能感受到人的重要性,特別是居民的參與,之前是要吸引居民參與,現在就是要考慮居民參與的是不是好、能不能有持續性。

社區每周四都在開展清潔家園項目,但要堅持不懈做下去并做好也不容易,宛三居民區就利用網格治理,分塊區負責。“我們每一位居委干部會負責一個區域里的二十幾個樓道,樓道里再發揮樓組長和黨員骨干的力量。”

漸漸地,居民們都自覺地加入清潔家園活動,都爭當“啄木鳥”,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守好小區的干凈整潔。

針對社區志愿者“老面孔”的問題,社區通過 “人群引過來,服務送上門,協同建起來”的方式,充實志愿者團隊,通過活動和服務,則凝聚了更多人在身邊。“這樣很多人來了解我們的工作來參與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有很多的抓手。”

王諍常常和居民說,大家聚在一起也很不容易,居委干部也只是一個人,沒有居民的幫助社區很難大步前進,大家只要擰成一股力量往前走,整個社區就會越來越好。

接下來,宛南三村將在緊緊抓住做好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把內涵的東西做進社區,突出社區治理,用認真負責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意識做好社區的每一件“小事”;把“人民城市”這一理念變成社區的小愿景,轉化成具體內容,讓居民摸得著、看得見、能參與、有感受。

關鍵詞: 華麗轉身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