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時快訊】48小時打通6.5公里灌溉“生命線”

金山網訊 “來啦!來啦!水來啦!”8月16日中午12點,丹徒區上黨鎮上會村種糧大戶陳過順站在自家稻田邊,看著田邊水渠里的流水興奮地大喊起來。


(資料圖)

入夏以來,超長“待機”的高溫配合毒辣的陽光,不斷壓榨著全市農業生產者的承受力。作為傳統的農業大鎮,上黨鎮南部片區的2萬多畝水稻從8月初就陸續缺水斷水,農戶們看著田間一天比一天多的裂縫憂心忡忡。不少農戶天天跑去看附近的河道或溝渠,盼著早日能取水灌溉。

農戶們期盼的源頭,是這一片區的灌溉水源地——上會水庫。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水庫水面平均高度彼時也僅有1米左右,別說灌溉,連抽水機都沒法工作。

“目前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給上會水庫補水?!泵鎸Τ掷m旱情,上黨鎮黨委、政府決定從丹徒長山提水站引長江水自豐城水庫、張寺水庫、西麓水庫、凌塘水庫、薛村水庫沿溝渠到達上會水庫,用“北水南調”解上會水庫缺水之急。但這個方案有個“堵點”,那就是必須打通薛村水庫和上會水庫之間6.5公里的老渠道。

“這渠道可不好打通,這些老渠道多年未用,很多區段已坍塌、堵塞。要想打通,可不光是疏浚,有些地方還要重新開挖。”說話的是上黨鎮薛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鎮。就在8月14日,他接到了鎮里的通知,核心內容就一條——“48小時內,不惜一切代價,打通薛村和上會水庫之間的連接水渠?!敝戽偭⒓凑匍_村“兩委”會議,下決心用最快速度搶修溝渠,與旱情賽跑。

“轟隆隆、轟隆隆……”從14日中午開始, 5臺挖掘機開始了24小時不間斷水渠疏通工作,挖掘機駕駛員輪班上,村里的“老專家”畫好引水路線,18名幫工集體入場……從接到任務那刻起,薛村打響了“供水保衛戰”。

“朱書記,你放心!我們那段大都是能看到的老渠道,只需要疏浚,肯定比你們要更快。”為盡快實現水渠貫通,上會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邵二平前來協助,調來了村里“精兵強將”,主動承擔起靠近上會村的1.5公里渠道的疏通作業。村民巫小毛說,夜里11點,還能看到朱書記和邵書記站在挖掘機旁指揮。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這條灌溉“生命線”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著。

就在溝渠疏浚工程如火如荼展開時,一戶村民的義舉,讓朱鎮連說了幾次“沒想到”。

8月15日上午10點,溝渠疏通工作推進到了薛村村民巫招林家附近,已使用30多年的鋼結構養雞棚房正好就在老水渠上。聽說疏通的溝渠不是為了本村,是為了下游5個村約5000戶村民的灌溉用水,這位78歲的老人當即表示,他立即就拆,一分補償都不要。10分鐘后,老人喊來3個幫工,花了5個小時將棚房拆了個干干凈凈。干得渾身濕透的老爺子還笑著說:“和那么多農戶的稻田比起來,我這個小棚子算什么!”

渠道疏浚推進正酣,引水作業也同步跟上。為將更多的水從凌塘水庫抽調至薛村水庫,仙人山電灌站已準備“馬力全開”。由于該站往年只需1臺機組工作,而此次抽水至少要準備3臺機組滿負荷運行,24小時高強度作業下,經常有1臺機組會出現故障。自7月26日開始抽水作業以來,機組維修已超過12次。管理員巫九戈笑著說:“我19歲就常駐電灌站了,今年已65歲。這么多年需要準備3臺抽水機滿負荷運轉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不過,為了保障下游的灌溉用水,我和其他維修老兄弟就在這24小時值班,確保機器不停水不停。”

渠已通,水正流。截至16日上午10點,6.5公里長的引水溝渠已全線貫通,源源不斷的水流帶著新鮮的泥土芳香,向著上會水庫奔涌。這嘩嘩流淌的清澈的水,映照出農戶們的笑臉。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