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磨礪,五個新城團員青年讓青春閃閃發光

本文轉自:青年報

近日,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五個新城團員青年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主動請纓,逆行而上,堅守在防疫一線,用“踏平”為青春注腳,用“內燃”為抗疫助力,讓青春在抗疫大局中閃閃發光。

同時,五個新城團員青年在戰“疫”一線中的所見、所感、所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黨的認識。眾多青年在防疫工作間隙,紛紛提交了入黨申請書。這一份份入黨申請書,也是宣言書和決心書,更是向疫情發出的“請戰書”。

== 松江 ==

用使命答好抗疫考卷 在“疫”線盡顯責任擔當

抗疫一線是考驗入黨初心的大熔爐,松江眾多團員青年在本輪疫情防控一線鄭重遞交入黨申請書,用無畏奉獻匯聚起戰勝疫情的無窮力量。近日,被封控在小區的醫學交流中心90后青年晏嫦君寫下入黨申請書,待解封后,于3月21日遞交給黨組織。在封控期間,她以志愿者身份參與臨時黨支部工作,利用醫學專業知識耐心解答居民就醫配藥等問題,指導居民登記采樣、現場掃碼,引導規范佩戴口罩等。無論是何種身份、身處何地,她都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此外,石湖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技師曹振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本輪疫情以來,曹振一直堅守在隔離點。因為身材偏胖,即便是最大號的防護服,穿在身上都感到偏緊,穿上不久便大汗淋漓。曹振平均每個月進一次隔離點,隔離點出來后也沒有時間休息,立即投入到應急采樣工作中。

近日,松江區交通委執法大隊鄒宇馨和眾多青年志愿者緊急投身到抗疫一線,身穿“大白”度過了“五加二”“白加黑”,也經歷了烈日暴雨。從一開始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手足無措,到井然有序地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布置檢測現場。趁著防疫工作間隙,鄒宇馨向所在的居民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 臨港 ==

戰“疫”中磨礪 團員青年向身邊黨員看齊

在疫情防控期間,眾多臨港新片區團員青年向身邊黨員看齊,沖鋒在一線,戰斗在前沿,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王曉東是來自申港社區的一名社區工作者,也是一名退伍軍人。自東岸漣城(北區)進入閉環管理以來,他第一時間進入小區,開展相關工作。來自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陸佩第一時間報名成為了東岸漣城(北區)內場的志愿者。在進入小區之后,她主要負責對管轄的樓道做好居民統計工作,重點排查居民數量,了解居民身體狀況,排摸配藥、就醫、上門核酸等重點需求。此外,陸佩還積極協助做好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物資轉運、居民情緒安撫等工作,發揮了青年志愿者作用。

陳天超是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改處的一名年輕干部,他積極響應黨群部的號召,第一時間報名成為抗疫志愿者,穿上大白,逆行進入閉環管理小區。在志愿服務期間,他組織小區志愿者加入抗疫行動,分發快遞到每家每戶,安撫居民情緒,協助醫務人員完成核酸檢測,上門排摸小區實際住戶情況。當得知自己負責的區域,有一位老人心臟裝有支架,行動不便,子女都在外地,無人照顧后,他不畏風雨、按時按點地給老人送一日三餐,并關心老人病情、心理狀態。這些青年都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 青浦 ==

抗疫青年巧用編碼 解決“人海戰術”難題

上海選調生李思同今年26歲,畢業于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目前在青浦區練塘鎮東淇村工作。當前,李思同所在的村正全力推進核酸篩查工作。面對子女不在身邊,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人,其他村居的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為老人登記注冊并打印好,以便現場掃碼。

李思同在犯愁,為老人“登記+打印核酸檢測二維碼”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這種不斷循環的模式,讓他想起了大學時的愛好——編程。說干就干,在短時間內,他獨立編寫了一套程序進行自動化操作。這套程序把繁瑣的預約登記工作成功簡化,全程只需準備好一張“人口信息表”,該程序就能模擬一位熟練操作人員運行工作。

這件事很快在練塘村居群里傳開,張聯村、雙菱村、涇花村、蒸浦村、灣塘居民區等紛紛于線上線下討教經驗。據悉,現在青浦、嘉定、閔行、浦東等區的近百個村居都已經在使用這個自動化程序,而李思同也在不斷優化這個程序。他說,自己并不是技術大牛,但在基層,需要有人用技術去思考,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此外,95后順豐員工李曉鵬和00后圓通員工陳海龍,兩個素未謀面的“小哥”竟然組團了。因為他們工作時所投遞的小區被封閉管理,滯留后他們就地配合居委會,轉身做起社區志愿者。

== 嘉定 ==

青春戰疫青年突擊隊每天風雨無阻

“請大家排好隊,保持1米距離。提前準備好二維碼……”在嘉定新城某核酸檢測現場,青年志愿者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提醒居民準備好登記碼,分批次進入檢測區。雖然已是晚上9點,志愿者們堅守崗位提供服務,他們有的在入口處查看健康碼、檢測體溫,有的確認登記信息,為的就是保證社區內所有人員都能盡快完成核酸檢測。封控小區內,志愿者們又成了“快遞閃送員”“外賣小哥”。他們將居民購買的生活物資、防疫用品、藥品等進行歸類、統計,第一時間送到居民手中。

范瑛是嘉定青年青春戰疫青年突擊隊的一員,負責為社區有特殊需求的居民采配藥物。每天,她都能接到上百個電話。手中的表格,詳細記錄著姓名、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碼以及需配的藥名。“備注”一欄里羅列清晰:“只有中心醫院有配”“幫困醫保”“80歲老人”等。他們還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專門制定了一套配藥方案和流程,為社區居民高效便捷配藥提供保障。

== 奉賢 ==

志愿服務時聽到的感謝 更加堅定入黨決心

95后陳喆是奉賢區海灣鎮社保科干部。最近他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參與了藍灣地區核酸檢測點工作,參與現場設置一米線、幫助當地居民掃碼并引導居民離場、維持現場秩序等工作。在他眼里,自己夜以繼日的付出換來了每位居民做完核酸后的一句“謝謝”,雖然辛苦但是值得。

3月23日那天陳喆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他告訴記者,他的爺爺和外公都是黨員,外公還是參加了援疆建設的一名軍人,自己從小聽他們的故事長大,“感覺黨員很偉大”。大學期間,他也參加了中級黨課。這次做防疫志愿者時,他更是親眼看見身邊海灣鎮的黨員干部主動帶頭進入封控小區,始終沖在防疫一線,包括自己在藍灣核酸檢測點位志愿服務時聽到的居民們一聲聲的感謝,都更加堅定了他想入黨的決心。在抗疫一線,眾多團員青年用青春力量守護著上海這座城市。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范彥萍 陳嘉音 見習記者 劉秦春

編輯:張紅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