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商網
秦嶺輸水隧洞工人緊張施工中。
一絲不茍,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工人正在進行隧洞支護作業。
施工需要克服高溫、高濕及各類突發情況。
2020年11月19日,三河口水庫建設正在進行。
“滋潤關中、解渴陜北,帶動陜南。”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個莊重的承諾,一個鏗鏘的宣言。
引漢濟渭工程通水后,引來的漢江水經過凈化處理,每年將向渭河排放6億至7億立方米水資源,每年可以減少地下水開采4億至5億立方米。如此,可大幅增加渭河乃至黃河的生態流量,關閉一部分地下水自備井,減少對渭河生態水的擠占,提升河流納污能力,促進濕地生態恢復,大幅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與此同時,通過水權置換,在黃河上爭取更多用水指標,推動陜北黃河引水工程建設,為陜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引漢濟渭工程已經毋庸置疑成為“環保+惠民”的典范!
技術創新為綠色生態保駕護航
滔滔漢江,溫柔寬厚、溫潤悠遠。她從秦嶺深處走來,穿越秦巴山地,劃過江漢平原,奔騰于我國大陸腹心地帶,歷經滄桑而波瀾不驚。引漢濟渭工程將漢江的“一渠清水送關中”,項目施工為漢水開辟送水線路,而保持生態好、水質“清”就還要在生態環保上再下功夫。
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我們在施工中會產生廢水和廢渣,為了解決這些施工排水,我們在各隧洞出口建設高標準施工排水處理設施,深度凈化施工排水。”據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高效沉淀池+過濾池+活性炭處理”工藝的環保設施,施工排水處理后已經可以達到二類水質水平。
在黃金峽魚類增殖站,大大小小的魚塘里小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嬉戲,這是漢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生態工程。通過野生魚類馴養、人工繁殖、種苗培育等形式,對漢江魚類進行增殖放流。這里集生產、科普、休閑、水生態良性循環于一體,將水景觀與巴山建筑風格有機結合,養魚的污水經過處理后排入濕地,實現污水零排放,被生態環境部譽為亞洲最高標準的魚類增殖站。
除此之外,引漢濟渭工程在三河口砂石料加工系統采用先進的DH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已經實現了“零”排放、各個施工單位營區已配置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各施工單位與當地環衛部門簽訂生活垃圾處置協議、秦嶺輸水隧洞鉆爆段施工中采用水壓爆破技術大幅降低粉塵、在重要道路區域安裝自動噴淋系統降揚塵、高標準建設移民安置區污水凈化和固廢處理設施、采取CBS植被砼生態恢復技術進行生態恢復、實施“天眼”環保監控工程……一系列高效創新舉措的實施,大大減緩了水利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我們公司還成立了‘朱鹮無人機中隊’,不定時深入工區,通過無人機高空拍照、河道取水,光譜分析儀現場分析等方式,突擊巡查施工環保落實情況。”引漢濟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了環保監控和無人機巡查后,工程周邊的各種生態環境破壞行為大幅減少。
民生水利,生態為先。近年來,引漢濟渭公司堅決落實國有企業生態保護主體責任,創新環保管理模式,完善環保管理措施,正在認真書寫一份綠色生態的水利工程建設答卷。
水利工程為移民群眾帶來致富新生活
“之前住在山上房子破得很,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現在搬下來這幾年住進了200多平方米的樓房,生活環境變好了,孩子上學就在家門口,出行都非常方便。”2月12日,寧陜梅子鎮安坪村移民楊正森滿懷欣喜地告訴記者,在三河口水庫建設伊始,自己便第一個帶頭搬家,住進了三層小洋房。日子與原來相比,確實是今非昔比。
移民安置工作不是簡單的搬家,更是生產生活的重建和情感的重塑。“吃水不忘掘井人”,引漢濟渭人以有土安置為基礎,積極引導幫扶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庫區經濟發展。如今,默默無聞的大河壩小鎮餐飲、住宿、特色農業等產業蓬勃發展,日益熱鬧;秦嶺深處梅子集鎮整體搬遷,衛生、教育、醫療、交通條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生鳳茶園、天麻、蜂蜜等特色產業改變了傳統農耕生產生活方式,生鳳村順利實現脫貧……
據了解,作為陜西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規劃水平年搬遷安置總移民10375人,規劃新建移民集中安置點20個,復建等級公路70.21公里以及電力、通線路等,批復概算投資43.12億元。據引漢濟渭公司移民環保部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累計完成投資42.26億元,搬遷安置移民7084人,梅子集鎮、石墩河集鎮、十畝地集鎮等3個集鎮安置點、12個農村移民安置點及其配套設施已經建成并完成移民搬遷安置,剩余4個農村移民安置點及金水集鎮正在建房。
移民群眾除了生活環境和工作的改變,出行交通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配合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沿線的西漢高速佛坪連接線、“三陳路”“筒大路”“磨黃路”、生鳳大橋已建成通車,三河口庫區復建的12條村道已經完成建設,電力通信線路遷改工程已完工,水利工程建設“打通”了一部分秦嶺山區交通路線,庫區群眾的出行更加方便。
未來,庫區移民將會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帶來的更多紅利,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條調水線就是一條生命線
建一項澤被子孫后代的調水供水工程,建一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世紀工程,這是引漢濟渭公司的初心和使命。當好守護秦嶺生態衛士,并一以貫之的努力,則彰顯了引漢濟渭人的崇高境界,他們堅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在三河口水庫建設中,引漢濟渭公司將景觀設計和工業旅游設計融入大壩建設,助力當地旅游業發展;在黃金峽水利樞紐,修建長1970米的過壩魚道,保證魚類洄游產卵需求,集生態養殖、科普教育、觀光游覽為一體、有機結合水景觀與巴山建筑風格的黃金峽魚類增殖站已經開始投產;動員全體干部職工種植感恩林,復墾綠化料場,連片平整的渣場經過覆土后變身良田,成為當地群眾發展經濟產業的基礎;建立生態茶園和扶貧公司,多渠道帶動茶產業和中蜂養殖產業,培育貧困移民“造血”功能……
一條調水線就是一條生命線。在這條生命線建成的背后凝結了太多人的心血。無論是前期的論證和可行性研究,還是幾大世界難題的攻克,以及在“巨大桑拿房”中工人的堅守,還有為修復生態所做的一切努力,“引漢濟渭人”以不屈不撓的精神編織出了一個個“水利神話”。
文/本報記者 趙爭耀 李永利 圖/本報記者 王曉峰
來源:三秦都市報
相關熱詞搜索:秦嶺輸水隧洞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惠澤三秦!“秦嶺輸水隧洞”再續水利神話2022-02-23
- 阿里地區普蘭縣總工會舉行困難職工幫扶金發放儀式2022-02-23
- 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7例 現有本土確診病例242例2022-02-23
- 湖北省探索建立耕地“進出平衡”制度2022-02-23
- 運化肥 備春耕2022-02-23
- 鮮花價格高企有望回落2022-02-23
- 2021年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2022-02-23
- 浙江杭州臨平區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數字賦能 產業提質2022-02-23
- 3月起新設個人經營收款碼對你我有啥影響?權威解讀來了!2022-02-23
- 今年我國將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2022-02-23
- 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2022-02-23
- 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項目清單敲定2022-02-23
- 北交所持續釋放改革效應2022-02-23
- 深圳40個公園體育場館上線 為市民提供個性化健身服務2022-02-23
- 鑫江集團:鑫江·桂花園一棵樹也要經歷“全國海選”?2022-02-23
- 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達890萬部 同比增長148%2022-02-23
- 深圳全面實施網上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 提高審批服務效率2022-02-23
- 去年我國新增涉稅市場主體1326萬戶 同比增長15.9%2022-02-23
- 去年深圳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156.8萬噸 同比增長12.1%2022-02-23
- 去年象山建筑業完成總產值712億元 同比增長3.6%2022-02-23
- 寧波奉化溪口:打造全域“智慧”安全監管網絡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2022-02-23
- 寧波北侖春曉街道有規上企業56家 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14億元2022-02-23
- 去年寧波海曙洞橋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3.46億元 同比增長23.9%2022-02-23
- 寧波北侖區獲批4億美元債券 國企投融資能力再上新臺階2022-02-23
- 寧波機場將開通“冰雪航線” 是航程最長國內航線之一2022-02-23
- 去年我國鞋類產品出口量價齊升 智能化改造緩慢等難題待解2022-02-23
- 奔馳預計將在幾年內建成電動汽車生產線2022-02-23
- 馬斯克指控SEC泄露聯邦調查信息2022-02-23
- 雷諾CFO將出任集團電動車品牌Mobilize CEO2022-02-23
- 貨船著火 大眾面臨至少1.55億美元損失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