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保護修復 青海交出靚麗答卷

本文轉自:中國網

巍巍巴顏喀拉山腳下,廣袤的草原褪去夏日的青色,呈現出初秋的黃綠相間色彩。

一位頭戴氈帽,面容粗糲黝黑的藏族漢子,彎腰拔出一綹牧草,看看根系發育長度,放在鼻尖輕嗅。邁著瘸拐的步子,一邊細數草原上鼠洞數量,一邊盤算需要補種草籽的面積。他就是65歲的青海省果洛州達日縣草原站原站長羅日蓋。

這位常年奔波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黃河之源、與草原打交道40年的“草原專家”邊走邊說,“那片土地曾是黑土灘,寸草不生,早些年,行走在草原上,時常會見到一片片牧草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的黑色土地,這種就被稱為‘黑土灘’,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就表明這里的草場已身患疾病、正在嚴重退化。如果不及時治療,黑土灘將會像傳染病一樣繼續蔓延,危及周邊草場。”。

草原是青海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在青海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保護和建設好草原生態,其意義不言而喻。

圍繞著穿境而過的黃河,達日縣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達日縣屬高寒、高海拔地區,草原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修復需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在草原保護修復過程中,達日縣投入的項目資金可以說是力度空前,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6.4億元,相繼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退牧還草工程、黑土灘綜合治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濕地保護等工程。

“達日縣草原生態治理項目、投資額度、治理規模等均走在全國涉藏地區各縣前列,許多嚴重退化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綠裝,寸草不生的鼠荒地、黑土灘等治理成為優質的牧草地。”達日縣委常委、吉邁鎮黨委書記才讓尼瑪說,治理效應逐步顯現后,達日縣全力推動牧草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生態、產業、經濟”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依靠綠色發展、振興縣域經濟的產業道路。

達日縣僅僅是整個青海省以及三江源地區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穩步增強的一個縮影。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南介紹,隨著青海省統籌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祁連山生態保護和建設綜合治理、退牧還草工程、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扎實推進,“十三五”期間,青海共建成草原封育圍欄3293.30萬畝,補播改良918.17萬畝,治理黑土灘型退化草地797.81萬畝,治理沙化型退化草地83.07萬畝,建設人工草地135.32萬畝,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比2011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1.6個百分點,草原植被蓋度保持穩定及趨于好轉的草原面積占86.85%。青海全省草原退化趨勢得到遏制,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