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礦房旅”,樣樣都是“香餑餑”

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本報常山2月7日電 (記者 趙璐潔 共享聯盟常山站 鄭徐麗 劉青) 7日,常山縣新昌鄉泰安村民宿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工人們忙著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一幢幢閑置古民居即將變身高端民宿集群,帶動當地鄉村發展、農民增收。

泰安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大山深處,因交通不便,村民紛紛離鄉,留下一村“沉睡”散落的閑置資源。“我們將村里15幢古民居拍照上傳至‘生態云腦’平臺,經平臺審核后被常山縣農投集團正式收儲。”泰安村黨支部書記余樟生介紹,常山縣農投集團通過“生態云腦”平臺發布招商信息,成功引進上海秦森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民宿,泰安村村集體前3年每年可獲30萬元固定收益。

常山縣位于錢塘江源頭區域,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為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常山縣農投集團開始收儲生態資源。但閑置的生態資源碎片化、低效化,如何高效梳理、最大限度實現它們的價值?常山縣于去年8月上線“生態云腦”平臺,把各類生態資源進行整理、歸納、包裝、改造。各鄉鎮、村莊的閑置生態資源不僅分布情況一目了然,還能通過一系列優化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產品,吸引項目投資,帶動農村發揮生態優勢就地就近致富。

“‘山水林田礦房旅’,分門別類,每一項都可以按圖索驥。”走進常山“生態云腦”大廳,只見“常山縣生態資源數字駕駛艙”大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常山縣發改局副局長王偉說,企業想要投資,搜索地域、資源要素、數量等關鍵詞就能找到標的,“有了‘生態云腦’平臺,一個個生態資源‘資產包’成了投資‘香餑餑’。”

衢州騰云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建明就是通過“生態云腦”平臺,在東案鄉金源村找到了理想的閑置民房。周建明坦言,原先要逐一到農戶家進行收儲商談,耗時又費力。如今,平臺縮短了投資周期,省時又省心。 (下轉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你家一個小池塘,他家一幢老房子,單獨看不出什么價值,但把它們組裝、打包成產品,就實現了溢價。”常山縣農投集團負責人朱建紅說,通過“生態云腦”手機端,每戶農民隨時可以將自家閑置的山水、林田、老房等直接存入數據庫,一旦被收儲就能產生收益。

截至目前,常山縣已在“生態云腦”平臺存入“山水林田礦房旅”等各類資源1585項,總價值17.6億元,收儲資源資產價值達3.5億元,反哺村集體176個,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701萬元。

關鍵詞: 礦房 都是 餑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