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南京實際使用外資22.8億美元 同比增長30.4%

項目投資總額超10.6億美元,集中發力先進制造和高技術產業,涵蓋智能電網、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我市重點產業……近日,7個外資項目與南京成功“牽手”落地,進一步完善先進制造產業鏈在寧布局。今年一季度,我市實際使用外資22.8億美元,同比增長30.4%。亮眼的“引資成績單”,是外商看好南京、選擇南京投下的最佳“信任票”。

南京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長江經濟帶關鍵節點、長三角地理中心,兼具國家級新區與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是疊加重大戰略、具有重要地位的機遇之城。

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一年多來,我市把爭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示范區”作為戰略抓手,更大力度發展開放型經濟,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更好服務長三角、聯動東中西、鏈接亞太,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深耕“朋友圈”,經貿合作更緊密

2022年1月1日,江蘇博漢工貿有限公司申請簽發了南京市第一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證書。企業負責人算了筆賬:在協定紅利加持下,今年出口日本、泰國的化工產品,預計能節省11.4%至18.2%的關稅。

當日,覆蓋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經濟總量和貿易量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為南京企業深度參與亞太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機遇和重要平臺。我市積極落實履約舉措,搭建惠企服務平臺,深入開拓區域市場,助力企業充分享受協定紅利,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今年一季度,全市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達515.9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7%。RCEP成員國在寧累計新設19個項目,實際使用外資4億美元,同比增長284%。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三角制度型開放高地、新型國際貿易樞紐;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開放特征鮮明、國內國際循環高效銜接、創新驅動優勢突出的開放型經濟強市……去年底,《南京市“十四五”開放型經濟發展規劃》重磅發布,“一高地、一樞紐、一強市”的發展目標,為我市建設雙向開放新高地、更大力度發展開放型經濟錨定坐標、繪就藍圖。

雙向開放、互利共贏,是暢通“雙循環”的主旋律。

高質量引進來——2021年,我市實際使用外資5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總量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市實際使用外資22.8億美元,同比增長30.4%。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264.4%,高技術產業增長46.6%。

高水平走出去——2021年,我市對外直接投資總額9.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24.1億美元,總量保持全省第一;寧企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4個,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14.2億元。

國際班列晝夜奔馳,經貿通道越走越暢。

3月31日,隨著火車鳴笛聲響起,一列滿載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及包裝用品、貨值137萬美元的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從南京啟程駛往老撾萬象。

今年一季度,南京國際班列累計開行102列4184車,同比增長192.8%,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注入強勁活力。其中,南京至老撾的國際貨運列車開行296車,帶動我市對老撾進出口同比增長29.4%,出口增長達41.6%。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年內還將啟動中老回程班列,爭取開通南京至曼谷的中泰班列,進一步密切我市與RCEP成員國的陸上經貿往來。

創新“排頭兵”,開放探路立潮頭

長江北岸、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開放畫卷漸次鋪展,創新浪潮奔涌澎湃。

“跨境電商企業對流動資金的依賴性較高,‘海外倉離境融’落地南京片區后,我們出口到德國亞馬遜海外倉的一批溫濕度計,貨物離境沒幾天就拿到了貸款。”美達環球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國蒞麗介紹,企業出口到海外倉的3批次30余萬美元貨物,均在3個工作日內就拿到了銀行的優惠利率貸款,極大緩解了公司的流動資金壓力。

過去,跨境電商企業出口海外倉商品,要在離境銷售并實際收匯后,才能向稅務部門申請出口退稅,退稅周期較長。

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在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平臺,基于海關、稅務的企業評級等社會征信體系,通過數據模型對企業經營質量、風險狀況、信用資質進行綜合評估,為企業融資提供精準“畫像”,金融機構據此向海外倉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創新探索的“精準一招”,成功破解出口海外倉退稅融資周期長難題。

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是我市最高水平的開放平臺,也是開放型經濟的“金字招牌”,肩負著為國家推進高水平開放探路的重大使命。

“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入選國務院全面深化服貿創新試點最佳實踐案例;“‘生態眼’助力長江大保護”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我市充分發揮江北新區和自貿片區“雙區”疊加優勢,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制度型開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碳排放等領域創新探索、先行先試,構筑我市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改革創新的“策源地”。

一條沙灘褲的碳排量有多少?掃一下產品上的“碳中和”二維碼標簽,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數據及實現“碳中和”途徑全程追溯,一目了然。

今年初,為應對國際碳關稅貿易壁壘,市商務局(市自貿辦)會同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打造“碳擎”平臺,率先開展出口紡織品“碳中和”標識服務,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企業上傳原材料、運輸等相關生產經營數據,平臺將數據匯總至國家權威的溫室氣體核算標準庫,自動核算出紡織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平臺運營商、江蘇擎天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黃磊介紹,摸清“碳數據”家底后,平臺還會指導企業選擇低碳能源面料供應商、減少使用降解性差的生產材料、使用“綠電”生產運輸,在產品全生命周期開展節能減排。

培育新業態,構筑競爭新優勢

化妝品、網紅零食、日用洗護……在八卦洲跨境電商產業園,一排排長長的貨架上,各類國際優質商品琳瑯滿目,吸引眾多市民前來選購。

為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規模,今年1月18日,南京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暨八卦洲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倉,以“前店后倉”的陳列,實現“零售+批發+倉儲”多功能運營模式,開倉首日便斬獲30多萬元的銷售額。一季度,該平臺已進口各類優質消費品約1200萬元。

我市搶抓“一帶一路”、RCEP等重大機遇,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貿易新業態,加快外貿轉型發展,構筑競爭新優勢。

前不久,商務部公布2021年度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評估結果,中國(南京)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入選全國十佳,南京成為全省唯一上榜的城市。商務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我市跨境電商累計進出口313.76億元,同比增長52.58%,外貿新業態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我市已建成5個省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擁有19家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成省、市兩級公共海外倉20個,分布美國、德國、日本等11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國4000余家外貿和供應鏈企業。

在緬甸,來自中國(南京)軟件谷的浩鯨云計算,正在為跨國電信運營商KDDI及當地運營商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企業自主研發的cDAS高性能數據庫一體機,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融合計費賬務系統、專有云服務等電信領域各類業務解決方案,為當地運營商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預計2022年實現服務貿易額約5000萬元。

從荷蘭皇家電信的運營支撐系統智能改造,到幫助法國電信14個子網完成計費支撐,一個個浩鯨科技的海外案例書,折射出“南京服務”不斷提升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數字化和服務化發展的新階段,服務貿易正在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對外開放深化的新動力。作為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我市率先落實制造業研發、管理咨詢、養老服務、專業設計等服務貿易開放承諾,深入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產業鏈分工。今年一季度,全市70余家服務外包企業承接RCEP成員國業務,累計完成執行額4.7億美元,同比增長40.9%。(朱凱 黃琳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