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迭代更新,威海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寧曉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如何進一步優化威海的營商環境、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8月29日,威海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威海市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深入解讀,為威海如何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更加積極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規劃好發展藍圖。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實施方案》是自2018年以來,威海市連續制定的第6個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行動方案,實現了營商環境從1.0到6.0的改革,改革力度不斷加大,改革成果惠及廣大經營主體,連續三年在全省營商環境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陣。

強化問題導向,錨定大幅度提升企業獲得感這一目標,確保創新提升行動走深走實、見行見效,23個重點領域、細化制定275條具體改革措施,《實施方案》中處處體現著威海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

謀發展,項目為王。對于企業而言,項目就是生命線。《實施方案》中就如何進一步強化要素供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作出了全面的規劃:落實項目策劃生成機制,以“拿地即開工”為目標,從拿地后辦理,前移至項目策劃生成階段,提前解決阻礙項目實施的矛盾和困難;深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務,繼續推行省市縣三級聯動,深入開展用地保障政策宣講,做好建設用地報批工作,加大“用地清單制”改革力度;優化能耗保障方式,組織專業力量,持續指導區市、企業用好、用準相關政策;加強環境容量保障力度,持續深化環評審批“放管服”改革,建立服務項目清單和環評管理臺賬,規范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要素管理。

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實施方案》出臺了27條便企利民措施,不斷降低企業群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為企業群眾營造“有求必應、無微不至”的政務服務環境。明確了拓展“數字+”“法治+”“信用+”應用場景,推動更多高頻事項在“愛山東”App上運行,全面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圍繞高頻社會場景打造不少于10個“碼上辦”應用場景,全面實現“亮碼服務”。

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增強企業投資與發展的信心,《實施方案》將更進一步打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改革任務包括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改革試點、構建招標投標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建立知識產權技術專利標準創新聯動體系、創建市場監管信用標準化試點;聚焦保護中小投資者、辦理破產等領域,提出建設國際仲裁院、探索建立清欠工作協同聯動機制,創新推動實施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依法提升企業信用修復效率。

要讓企業在威海的營商環境中更有活力,需要金融政策為企業釋放更多潛力。《實施方案》聚焦金融服務,擴大“免申即享”的覆蓋面;拓寬融資抵押物,進一步提高企業融資可得性。推進“1+1+1+N”(即“一個主辦行、一批智囊團、一套惠企政策、N場對接活動”)產業鏈金融輔導模式,著力破解融資堵點;建立融資惠企政策“工具箱”,加大科技支行、人才貸、人才保等一攬子融資扶持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金融手段降低企業風險、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在全社會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打造好“威海營商行”服務品牌。推進完善“威海營商行”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搭建營商環境重點數據監測平臺、啟動市場主體滿意度大提升行動等工作,系統優化涉企服務能力水平;繼續推進“威海營商行·區市巡禮”等系列營商行活動,邀請當地企業代表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觀摩了解營商環境變化,面對面溝通交流發展路徑,現場研究解決難點問題,全面提升企業參與度與獲得感。

威海市政府高度重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提振市場主體發展的信心。我們深知,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經濟社會活力、推動威海積極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關鍵環節,威海市政府將全面推動改革任務的具體化,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項目和清單上,明確責任,確保工作內容落實到位,共同推動2023年底前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