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與黨員群眾共話土地“大托管”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張璐 通訊員 王青梅

“今年的馬廠鄉,就是不一樣,放眼望去,滿片滿片的地膜玉米、洋芋,成片的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高低錯落。農作物長勢喜人,就等著收成了。”海東市樂都區眾越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廠鄉小嶺子村黨支部書記喬金輝高興地說。

6月17日,馬廠鄉黨政主要負責人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重大部署為契機,到馬廠鄉原址實地查看土地托管工作,并與田間勞作群眾、施工工人交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搬遷群眾的收入是我們工作中亟需考慮的問題。土地托管是今年馬廠鄉為促進群眾與集體雙贏而探索的新路徑,我們通過‘黨委政府謀劃、支部牽頭、盤活資源、統一運作’,將散亂的土地進行統一整合、統一經營,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實現農戶入股土地得股金、務工能夠得薪金。今天我們在這里與各位黨員、群眾共說土地大托管的事情。”馬廠鄉黨委書記周超說。

自馬廠鄉實施耕地托管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來,樂都區眾越勞務服務公司作為村集體控股公司,始終以“富搬遷戶個人,強村集體經濟”為宗旨,以公益性為主導,帶動部分群眾參與務工,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群眾與村集體經濟互利共贏的新態勢,不斷讓農業“托”出新效益、農村“托”出新活力、農民“托”出新希望。”

“書記,鄉長,今年實施的這個項目對我們來說確實很好,作為農民,我們不忍心撂荒土地,但是年齡大了,種地也費勁,這次托管正好解決了我倆的難題,成了真正的‘甩手掌柜’,坐等增收了。作為一名脫貧戶,我很感謝黨和政府,現在我在土地托管項目上打工,收入也能夠補貼家用,雖然已經60多歲了,但是也能干些輕活兒,每天的收入在100元左右。今年我家也給公司流轉了10余畝土地,流轉費也已經給了,對于我倆來說已經非常滿足了。”甘溝灘村村民薛桂蓮說。

今年以來,馬廠鄉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目標,緊盯群眾就業、收入,精準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托管項目離不開干部和群眾的思想革新,我們在實施前期就算好了土地托管項目前后群眾的收益賬,并把政策向廣大群眾宣講,土地托管使中青年勞動力從農業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了,可以安心就業了,家庭收入、群眾生活也有了很大轉變。”馬廠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海萍說。

這只是脫貧戶中一小部分人的反響。自該項目實施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帶動該鄉群眾10戶12人就業,其中帶動脫貧戶4戶5人收入達13余萬元。

“我們要一起解決土地托管經營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促進托管工作健康飛速發展,同時帶動身邊的脫貧戶穩步增收。作為各村的致富帶頭人,也是村‘兩委’成員,要帶頭積極作為,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土地托管工作,實現村集體經濟有新的突破、群眾收入有新的突破,共同勾畫鄉村振興的致富夢,真正讓群眾省心又增收。”周超一再叮囑著,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引導土地托管項目經營,并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確保項目實施后有個好收成。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