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看點!內蒙古包頭:全力推進“兩都”建設 塑造發展新動能

老工業基地如何搶抓“雙碳”機遇,煥發新活力?在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曾以“草原鋼城”而聞名遐邇的包頭市正在加快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力打造“稀土之都”和“綠色硅都”兩大旗幟型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相關資料圖)

推動稀土產業從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產業邁進

“白云鄂博礦中的稀土資源主要以輕稀土元素為主,其中鐠、釹元素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而伴生的高豐度鑭、鈰元素則相對過剩。”在全國最大的綜合性稀土科技研發機構——包頭稀土研究院,該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儲氫材料室研究員李寶犬介紹,如何讓多種稀土元素協同發展,不僅是白云鄂博礦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是稀土全行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必須攻克的難關。

包頭稀土研究院內展示的氫能綜合利用方案。人民網 趙夢月攝

為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李寶犬牽頭科研團隊開展了高能量密度稀土儲氫材料及其可再生能源儲能轉換技術示范工程,該工程將解決風、光、氫、電、熱互補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技術問題,對提升稀土資源的高值平衡利用水平、促進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推廣,對拓展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和稀土應用市場將產生積極作用。

包頭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工人正在加緊生產。受訪者供圖

稀土在能源環境、現代醫學、信息通信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傳統領域還是高新技術領域,稀土對改善產品性能、改進產品結構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的產品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您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行拍照、掃碼時,都要靠它推動鏡頭上下移動完成調焦。”在包頭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拿著一臺拆下背板的手機,指著攝像頭模組的位置介紹道:“我們公司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銷售微型攝像頭自動對焦馬達(VCM)。產品廣泛用于電子、機械、計算機、智能家居、通訊器材、醫療以及航天、航空、軍事等高科技微電機系統技術領域,延伸了稀土磁性材料終端應用領域。”作為內蒙古唯一一家運用智能數字化工廠生產微電機的企業,企業自主研發的“雙軌道VCM全自動生產線”,可以實現生產工序的高度自動化,有效提升了產品產量及質量的穩定性。

據了解,包頭市聚焦打造“稀土之都”,千方百計轉化資源優勢,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稀土新材料。目前,全國綜合實力前十強的稀土磁材企業已有6家在包頭投資發展,稀土就地轉化率不斷提高,2022年稀土產業產值達到630.7億元,稀土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地位不斷鞏固加強。稀土產業集群成形成勢,韻升15000噸高性能稀土磁材等37個新開工項目加快建設,三吉利3000噸釹鐵硼磁體等17個項目竣工投產,產值突破650億元。力爭到“十四五”末,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行業影響力最強的稀土新材料生產中心、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檢測認證中心、稀土產品交易中心。

以光伏產業集群為核心 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集群壯大

2022年,包頭市光伏產業集群加速集聚,產值增長3倍,成為全國首批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城市。按照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賦予的發展定位,包頭市搶抓“雙碳”機遇,不斷優化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加速新能源產業生態圈、生態鏈企業集聚,全力推進現代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一大批光伏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包頭,實現集聚性、井噴式增長,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展示企業生產的顆粒硅。人民網 苗陽攝

“顆粒硅是一種粒狀多晶硅,外形似球體,流動性好,在直拉單晶投料時,無卡料問題,是很好的單晶復投料。我們采用協鑫獨有的(FBR)法顆粒硅生產技術,該技術相比傳統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工藝流程簡單,核心反應溫度低,單程轉化率高。另外,顆粒硅碳足跡表現突出,與棒狀硅相比,一萬噸顆粒硅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26萬噸。”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于秀峰介紹,該公司一期年產10萬噸顆粒硅項目首個2萬噸模塊已于2022年底調試投產,其余模塊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到今年下半年,一期項目將達產,為下游光伏產業提供更多優質硅料。

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單晶硅棒生產車間。人民網 苗陽攝

據了解,在多晶硅環節,包頭市目前已集聚通威、特變、協鑫、大全、弘元、東方日升等眾多頭部企業,成為全國多晶硅產能最大的城市,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產能約占全國的1/4,預計到2025年將占全國一半以上。在單晶硅環節,雙良、弘元、晶澳、阿特斯、美科等大型頭部企業也紛紛集聚包頭,目前單晶拉棒產能實現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的1/3,預計到2025年將占全國一半以上。

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生產的單晶硅棒。人民網 苗陽攝

正在建設的雙良包頭新能源光伏產業園,目前已投資單晶硅材料項目、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及單晶硅配套新材料項目。在單晶硅材料項目的數智化管理中心,一塊大屏正在顯示實時的生產畫面和數據,5個車間共計3296臺單晶爐的生產情況在這里可以進行實時的監控。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集控部部長白建濤介紹:“以往的單晶硅棒生產工藝較為繁瑣復雜,每臺單晶爐的各個生產工序都需要工人在現場操作,現在通過我們自主研發成立的數智化管理中心,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整合倉儲物流、設備保障、經營計劃、生產工藝數據,實現了工序操作在遠程集控端實現,能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真正實現了單晶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目前,該公司40GW單晶硅項目已經全部建成達產。今年3月18日,雙良三期50GW單晶硅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該產業園將形成90GW單晶硅材料、80GW單晶硅配套新材料、20GW(一期)光伏組件產業鏈布局,為包頭市打造“綠色硅都”增添新動力。

雙良新能科技(包頭)有限公司的機器人正在進行光伏組件環節中的排版工作。人民網 苗陽攝

技術人員在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切片車間作業。人民網 張聿修攝

經過多年不斷地延鏈補鏈,包頭市已基本形成工業硅—多晶硅料—單晶拉棒—切片—電池片—光伏組件完整的產業鏈。走進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切片車間,234臺切片機24小時不間斷運轉著,據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弘元新材是內蒙古自治區單體最大的硅片生產基地,一根800至830厘米的單晶方錠,通過金剛線切,一刀可以切出4000片硅片,每片的厚度僅相當于2至3根頭發絲的直徑。

此外,包頭市還在加快電子硅、有機硅、工業硅等產業布局,大力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集群壯大,著力構建以光伏產業集群為核心、以半導體產業集群和有機硅產業集群為支撐的多元化硅產業體系,力爭將包頭建設成為全球硅產業發展中心、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應用場景示范中心,建成最具行業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綠色硅都”,預計到“十四五”末,光伏產業產值將突破6000億元。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