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起數字化平臺 焦點熱聞

內蒙古土默特左旗


(資料圖)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起數字化平臺

“你看,打開APP就能查看農田環境溫度、濕度、土壤pH值以及光照強度,能夠幫助我們及時了解和掌握春季土壤墑情。”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阿勒坦農牧業公司,技術員王宏兵一邊操作手機,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近年來,土左旗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實施優質牧草種植規劃和設施農業種植規劃,著力推動數字農業發展,在節省勞動力的同時實現農田穩產增效。

據了解,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初期規劃面積10萬畝,其中核心區位于兵州亥村。2021年,示范區對核心區土地全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并在辦公樓內建設智能調控、遠程視頻監控和電子商務一體化平臺,可實時監控園區種植管理、生產加工全過程,還可網絡直播銷售土默川特色農產品。

談及這幾年的變化,王宏兵深感智慧農業的便捷。他告訴記者,結合綜合監測站、傳感器、控制閥等物聯網設備,智慧農田管理平臺能綜合監控到地塊的農作物生長情況、葉面表現、蟲情監測,對農事過程進行監測,提供施肥和管控建議。

對王宏兵所說的智慧農田管理平臺,小草數字公司副總經理馬曉平告訴記者,平臺主要解決三個方面的核心問題:一是目前高標準農田建在哪里,規劃未來的建設。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的進度管控、過程監督如何實現全方位、無死角。三是利用新手段新技術,實現智控和節效提升,保障農田穩產增效。目前該平臺已經服務全旗高標準農田112.92萬畝。“以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例,運用智控設備和數據模型精準核算,平臺能實現園區人均管護單元覆蓋1200畝,效率提升40%,責任落實明確清晰,管護區、路徑、事件,及時高效。”

這幾天,在示范區設施果蔬基地溫室大棚內,環境溫暖舒適。鮮紅嬌嫩的草莓在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一顆顆探出頭來。采摘員工趙玉花對記者說,像她這樣的摘果員工有36名,都是周邊村里的農民。“來這里工作既誤不了掙錢,也誤不了家里頭種地和發展家庭養殖,我們在這兒打工也挺開心的,做這個營生挺適合我們這些中老年人的。”

據介紹,這個建在北什軸鄉卡臺基村的設施果蔬基地占地面積320畝,有可移動式保溫膜結構日光溫室48棟,棚內面積107畝,配套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和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這里種植的草莓進入采摘期后,可日產草莓約4000斤,在提升效益的同時為不少農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崗位。

另外,在示范區數字平臺的支撐下,阿勒坦農業公司還在畢克齊鎮兵州亥村建設了有機葡萄種植基地,在塔布賽鄉帳房村建設了西紅柿種植基地。以公司種植基地為示范引領,土左旗緊盯市場需求,積極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根據地域特色,搶抓時令,深入推進特色果蔬產業發展,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瓜果、生態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有效促進鄉村振興、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同時,結合呼和浩特市農博園項目以及區位優勢,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還與土左旗文旅公司合作,打造學生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基地,并開展“紅顏有約”等鄉村觀光采摘農旅項目,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