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玉峰山鎮:文明實踐進鄉村 農耕活動趣味多

劉新吾

4月28日,玉峰山鎮石巖村、龍門村拓寬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走進田間地頭開展農耕活動。又借助“線上群聊”,發動志愿者、村民廣泛參與。

首先便是樂趣多多的“剝胡豆”比賽,只見干凈整潔的農家院壩圍坐著一排“蓄勢待發”的叔叔嬢嬢,別看他們不起眼,平時可是干農活的行家里手。叔叔嬢嬢個個擼起袖子,一聲令下,拿起胡豆用力一捏,咯嘣一聲,胡豆蹦到盤子里,個別胡豆“不聽話”,蹦到地上、桌子上、大家邊笑邊剝,還聊起以前干農活的趣事,氣氛十分歡樂。


(相關資料圖)

接著,他們走進水田,開展“插秧”大賽。4月正是插秧季,翠綠的秧苗十分惹人喜愛,只見一隊的柳德壽背上稻谷草,挽起褲腳,躬下身子,先打秧頭來。。不一會兒,田里就漂浮起許多秧頭,二隊人員瞅準時機,拿起秧頭就開始插秧,一步一個泥腳印快速往后退,三隊四隊也不甘示弱,找到自己的位置后,迅速開干,不一會兒,泥巴田就變成了一塊綠油油的水田。

“插秧的時候要用食指和和中指把秧苗扶住,插個1-2厘米最好,淺于1厘米,秧苗容易倒,插得太深又影響產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插秧心得。

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民,在一項項惠農政策的關愛下,日子逐漸紅火起來。“農耕活動本質是移風易俗活動,因為我們深知:群眾物質充裕了,精神更要富。”石巖村宣傳干部羅文文說道。

近年來,玉峰山鎮把群眾“精神富”提到更高層面,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趣味活動。活動前,普及最新時政知識和惠民政策,解答村民疑問,讓“公共服務”走村入戶。在活動中,讓村民沉浸式體驗,不知不覺引導村民思想和行為習慣的轉變。

活動開展完后,村民自覺將礦泉水瓶等垃圾全部帶走。“雖是行為習慣的一小步,但卻是素質提升的一大步。”龍門村傅鴻說道。

鄉村整潔了,大家更愿意回歸鄉村,更美的景、更清新的空氣、更濃的人情。

據了解,玉峰山鎮的移風易俗活動,不但發動本地村民參與,還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鼓勵外出青壯年“逮著機會”踴躍參與。

“活動搞完過后,我們把圖片‘掛群宣傳’,讓外出人員‘眼饞眼饞’,不少人都表示,想回歸鄉村。”

去年,一直在寫字樓上班的李貴花回到石巖村工作,她說:“以前總覺得城市好,現在覺得鄉村也一樣好。”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