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整合型服務模式”實踐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實施健康兒童計劃,加強兒童早期發展,加強兒科建設,加大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力度,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兒童營養改善等項目。成都市雙流區西航港街道常住人口約39.8萬人,加上流動人口約76萬人,其中幼兒園中小學在讀青少年兒童約45000人,兒童健康服務規模大、需求大、難度也大。

在這種情況下,基層醫療機構主動作為,把高質量兒童健康服務就近下沉到居民身邊,不僅能滿足廣大家庭的兒童健康需求,更能為大型綜合醫院分擔壓力,進一步構建兒童健康分級診療格局,惠及更多群眾。為此,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各方力量,積極努力,逐步走出了基層兒童健康管理整合型服務模式的路子。以關愛兒童健康,做實醫防融合為理念,整合院內、院外各方力量,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兒童健康管理方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探索基層兒科體系建設

把有限資源“揉”成高效團隊

當前,全國醫療系統都面臨兒科醫療人才短缺的情況,在基層的相關矛盾也更為突出。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期負責轄區內的兒童預防接種、健康體檢、門診住院等基本職能,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優化調整為高效運轉的激勵模式非常重要。

為此,該中心補齊服務功能,借力區衛健局“區管院用”政策,依托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醫聯體,加入“華西婦兒聯盟”,通過“傳、幫、帶”培養組建中心兒科人才隊伍,開設兒科專科門診及獨立的住院病區。

目前,該中心還將兒科及兒童保健科整合,成立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通過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的運作邏輯,上級醫院定期派兒科專家坐診帶教、開展“醫院+中心”“全科+專科”聯合大查房,通過轉診綠色通道盡早盡快將重病、急病患兒轉運至大醫院接受救治。這種借大醫院優勢學科對推動特色學科技術提升、全科服務水平提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醫護能力強了,工作流程順了,服務效率也有效提高。

通過優化調整,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成立了專門的兒童疾病服務科室和團隊,還形成了“預防—篩查—治療—康復”的連續性服務,將一二三級預防融為一體,贏得了轄區家長對中心服務能力的充分信任。

信息化手段提升體驗

線上線下推出便捷性服務

早在2017年,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將兒童健康服務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線上線下雙線并行,推出一套簡便易用、高效運轉的雙線服務機制。

首先,通過開發集簽約審核、管理健康計劃、預約統籌、服務協調、統計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優家醫”專屬信息系統。同時,為方便簽約居民使用,開發了微信APP,實現了足不出戶即可簽約、預約、咨詢,接受服務后可對醫生進行評價等功能。

其次,通過華西婦兒聯盟、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醫聯體等平臺,引入華西婦兒聯盟轉會診系統,構建三級分級診療體系,形成三級醫院間雙向轉診通道,將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讓簽約兒童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華西標準的優質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盡心盡責

走進學校社區前移服務關口

作為基層兒童健康服務的基石,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除了在院內提供診療,還積極下沉到社區和學校開展多樣的健康服務,讓市民們感覺健康服務在身邊,提高了兒童健康保障工作的力度和溫度。

該中心醫生接受轄區學校的聘請,成為健康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兒童健康管理工作。他們定時下學校進行健康宣教,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進行健康知識宣講。而學校則對其積極配合,組織學生、家長、老師進行學習,共同為孩子帶來健康的守護。

此外,通過家庭醫生融入微網實格團隊,該中心社區網格員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利用他們相互工作的互補性帶著健康知識、健康行動、健康理念進入社區、進入家庭,共同守護孩子的平安、健康。(王波、裴茜)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