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蜘蛛網”飛檐走壁 給城市上空“添堵”


(資料圖片)

本報訊(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蔡堯)“蜘蛛網”治理一直是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硬骨頭”,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我市持續開展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的“蜘蛛網”整治工作,為市民打造安全文明、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目前,達城已有不少“蜘蛛網”通過捆綁、入槽等方式“退出”了大家的視野,但仍有個別地方電線、網線、光纜等扭成一團掛在空中,或附著在墻上“生根發芽”,成了市民解不開的“心結”。

4月14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通川區牌樓路257號看到,半空中粗細不一的各種線纜和電線亂七八糟地纏繞在一起,有的隨意捆扎,有的繞成圈,還有的則耷拉下來在空中隨風晃動。

“這些線路雜亂無章,太危險了,感覺隨時都有可能斷線、冒火花,而且還影響市容市貌。我們也反映過很多次,但一直沒有處理。”在此居住10余年的居民譚幫瓊說。

據牌樓社區副主任魏熙嵐介紹,該區域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設施比較老舊。“通過前期創文工作的推進,街道、社區和聯創單位把該區域的‘牛皮癬’、堆碼物和死角衛生都進行了清理。如今,還有這些‘蜘蛛網’還未徹底治理。”魏熙嵐說,他們已多次向上級反映,希望相關部門盡快整治,還居民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在通川區第七中學的巷子入口處記者看到,左側墻上的電線線纜不僅“自由生長”,還延伸到了旁邊樓棟。有些線纜雖然做了規整,但整體看上去還是亂糟糟的。

隨后,記者又來到達川區華蜀北路(306-附13)和順平街(附-11)附近,發現居民住宅樓的墻上除了電線、線纜難分“彼此”,還有水管“湊熱鬧”。有的線纜從墻上延伸至樓道,有的“藏”在住戶的雨篷上,還有一些“藏”不住,直接散落下來搭在防護欄上。

“通過走訪了解,通川區和達川區不少地方還存在‘蜘蛛網’。一方面是前期老舊小區缺乏規劃設計,二是存在私拉亂接的情況,這些都是數十年來產生的,我們也在分步整治。2019年整治了38個點位,2020年42個,2021年33個,2022年整治了89個,相較之前翻了一倍,今年要整治170個點位。”市數字經濟局工作人員吳小斐表示,接下來,他們將花大力氣、下狠功夫,繼續把“蜘蛛網”整治工作做好,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