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聞】寒來“薯”往!東北的在廣東大豐收→

來源:大灣區之聲

這段時間,在廣東湛江遂溪縣冬季閑置的水稻田里,種植的來自黑龍江望奎縣的馬鈴薯迎來了收獲,今年這里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首次突破了一萬畝。來自東北的馬鈴薯,為何跨越千里,種在了嶺南的土地上?走,讓我們一探究竟↓

“北薯南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助力南北雙豐收

據了解,廣東省遂溪縣耕地面積50多萬畝,一年種植早稻和晚稻兩季糧食,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土地處于閑置狀態,而這段時間,也正是黑龍江望奎縣的農民和機械“冬閑”的時候。

馬鈴薯是望奎縣的傳統種植品種,兩縣的農業部門利用廣東、黑龍江兩省對口合作的有利契機,通過檢驗分析遂溪縣的土壤情況,發現當地的耕地在收獲水稻后,非常適合種植馬鈴薯。于是,從2015年開始望奎縣的農民帶著優質馬鈴薯種子、技術和裝備南下廣東,在遂溪縣流轉土地種植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擴大規模

打造專業經營發展模式

“北薯南種”有效盤活了東北閑置的農業生產資源,又增加了廣東冬閑土地的糧食產量和農民的收入。隨著“北薯南種”規模逐步擴大,雙方合作模式已從合作社自營,發展為專業經營。

隨著馬鈴薯市場價格走高,去年11月遂溪縣馬鈴薯的流轉面積再度擴大,由8200畝增加到1.3萬多畝。由于流轉土地增加,在原有農業機械的基礎上,望奎縣又精選了整地機、馬鈴薯收割機、秸稈破碎機等7臺套大中型機械,南下運到遂溪。

黑龍江有農業技術、機械裝備、種地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廣東有土地、有市場,雙方的省際合作,既有效盤活了東北閑置的農業生產資源,又增加了廣東冬閑土地的糧食產量和農民的收入。

隨著“北薯南種”規模逐步擴大,雙方合作模式已從合作社自營,發展到以技術和品牌為依托的“合作社+服務公司+當地農戶”的專業經營發展模式。

兩地合作不斷拓展

產業鏈進一步打通

如今,在“北薯南種”帶動下,黑龍江望奎、廣東遂溪兩地產業鏈進一步打通,并進一步推廣“北薯南種”高效農業試驗示范,擴大種植規模,打造品牌。

同時,雙方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拓展,湛江市6000噸異地糧食儲備基地已落戶望奎縣,同時望奎縣在湛江市開設農產品體驗店2家、進駐連鎖商超26家,年可銷售龍江農產品3000噸以上。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這也給黑龍江望奎、廣東遂溪兩地未來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目前,黑龍江、廣東兩省正在打通馬鈴薯產業鏈,成立“北薯南種”發展聯盟,在廣東省推廣“北薯南種”高效農業試驗示范,擴大種植規模,打造品牌,初步計劃在雷州半島打造6到8個規模達到2萬畝的“稻-稻-薯”基地,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電商銷售等智慧農業手段。

轉自:總臺央視新聞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