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快播:“幸福食堂+N”拓寬新路

文山州探索開展特色模式


(相關資料圖)

“幸福食堂+N”拓寬新路

老人們愉快就餐

關注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以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為抓手,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為重點,探索了以“高效服務”“價廉質優”“送餐陪伴”“愛心上墻”“健康守護”等特色“幸福食堂+N”模式,切實為老年人送去關愛。

保質保效高服務,長效運行有保障。“十四五”以來,文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每年積極向上級爭取運營補助資金,對示范性社區食堂按照新建、改建、原餐飲單位掛牌的類型分別給予不超過20萬元、18萬元、16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綜合型社區食堂按照新建、改建、原餐飲單位掛牌的類型分別給予10萬元、8萬元、6萬元資金補助。對單一型社區食堂按照新建、改建、原餐飲單位掛牌的類型分別給予6萬元、4萬元、3萬元資金補助。多方面支持養老服務全面發展,保障幸福食堂長效運行。

科學配餐保營養,價格實惠有保障。幸福食堂科學規劃菜譜,每天新鮮供應,一天兩餐,每餐保證至少兩葷三素,可選擇的菜品不低于10種,盡量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營養需求。根據不同年齡及不同人群建立了就餐價格梯度折扣制,60至79周歲老人支付五六元即可享受價值10元的助老套餐,8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全免費就餐,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出租車司機進店就餐也可享受相應折扣。讓老年人及其他人群得到就餐實惠,讓惠民政策見效更有“力度”。

送餐陪伴有溫暖,心靈慰藉有保障。以社區為依托,以失能半失能、空巢、獨居老人為重點。文山州文山市大以古社區在州、市民政部門的指導支持下,率先成立以社區工作人員、社會組織、黨員志愿者等146人組成的“送幸福”跑腿志愿隊,在“中秋”“重陽”“端午”等傳統節日為困難老人送去餐食,陪伴老人做月餅、包粽子等,為老人送去一餐熱飯的同時帶去心靈慰藉,讓養老服務內涵更有“厚度”。

愛心上墻暖人心,困難群眾有保障。“支付兩碗的錢,一碗自己享受,一碗貼在墻上,讓有需要幫助的人吃上一碗有溫度的飯菜。”幸福食堂開展“愛心上墻”活動以來,累計收到愛心人士的暖心捐款2000余元,可兌換近260份餐食,有效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就餐難問題,讓愛心傳遞溫暖更有“廣度”。

為民架起幸福橋,老人健康有保障。以幸福食堂為依托,鏈接社會資源,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2022年在州、市民政部門、市委宣傳部、社區的支持下,聯動文山怡心文化研究會、文山州肢殘人協會、老年人洞經樂隊、老年人太極隊等社會組織及企業,在植樹節、全國助殘日、春節等節日里,走進幸福食堂,推出愛心助老惠老公益活動11場,共服務老人4000余人次。為老人免費提供按摩、理療、理發、針灸、心理健康服務,贈送生活用品,讓老人暖心暖胃更暖情,讓為老服務道路更有“寬度”。

文山州先后在文山市里布嘎社區、大以古社區和丘北常青社區建成運行幸福食堂共3家,服務老人5萬余人次。

本報通訊員 易珊珊 文/圖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