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敲定今年城市管理工作重點

打造“全城一個停車場”、新建改造30座口袋公園……

我市敲定今年城市管理工作重點


(資料圖)

記者 余萍 通訊員 張平

2月7日,記者從2023年城市管理工作暨改進工作作風動員大會上獲悉,今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將以“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打造城市管理升級版”為主題,咬定爭創“最干凈城市”,全面在市容管理、公共服務、環衛管理、園林管理、執法管理等方面探索新路徑。

破立結合爭創“最干凈城市”

以爭創“全國最干凈城市”之一為目標,全面推進“拔高、擴面、提標、攻堅、突破”。

乘勢而上推進八大攻堅戰,持續鞏固提升68個示范點整治成果,推進“最干凈城市”在面上擴大、向背街小巷延伸。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道路清掃保潔國有化、機械化、立體化、大標段作業,實現全市道路面貌煥然一新,主干道率先達到“見底色、高顏值”的優質效果。謀劃建設20座城市驛站,打造集城市建筑景觀、市民休閑放松、戶外工作者充電休憩、親子活動教育、市政公廁設施等于一體的城市名片。持續提升金鷹大華、萬達、花雨廣場周邊秩序,整體打造一批有秩序、有看頭、叫得響的城市商圈。以太白大道作為試點,對主城區部分道路路名牌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城市道路風景線。對城市基礎元素進行精細化改造提升,重點打造2-3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美麗街區示范樣板。

打造“全城一個停車場”

以《馬鞍山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為契機,進一步規范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推行還路于民。

加快布局智慧停車,打造“全城一個停車場”,加快實現停車便利化、秩序規范化、車位使用效率化的目標。盤活地下閑置停車資源,充分釋放3.4萬個地下車位。持續推進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開發邊角地塊、共享機關企事業單位車位等方式,建一批、改一批、劃一批,確保全年新增停車泊位1.9萬個。推進停車秩序綜合治理,通過“建平臺、優機制、強執法”,全面營造“規范、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集中規范建設750處垃圾分類收集屋

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建立起前段、中端、末端互相銜接的分類收集、運輸、處置項目全鏈條、機制全鏈條。

集中規范建設750處垃圾分類收集屋,對965處集中投放點專人指導、定期維護。按照“一路一策”要求,集中推進“撤桶并點”,分期分批撤除道路沿線分散垃圾桶。逐步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升級改造7座垃圾轉運站,建設采石生活垃圾綜合服務站、生活垃圾分類宣教館,加快廚余垃圾項目建設、向山垃圾生態封場項目建設。推進生活垃圾轉運站持續提升,完善16座轉運站除臭系統及滲濾液外運社會化運行服務,分批分期將所有站點打造成為“最干凈轉運站”。試點打造“花園式轉運站”,變“厭惡型”設施為“親民型”設施。打造50座最干凈公廁,進一步提升公廁品質。

新建改造30座口袋公園

以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為契機,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園林綠化提檔升級。

聚焦城市綠地、城市綠道、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安全韌性、社會治理等六大目標,制定出臺關于公園城市總體建設、公園體系建設、城市綠線建設以及綠道和慢行系統等4個專項規劃,以系統思維繪就公園城市建設美麗藍圖。新建改造30座口袋公園,啟動實施霍里山公園改造提升項目,將生態、文化、體育等多種功能有機融合,滿足市民出門見園的需求。圍繞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積極融入公園城市發展理念,在雨山湖周邊城市更新項目中,開展沿岸綠化提升、步道建設、亮化點綴等工程建設,打造雨山湖生態“綠心”。加大林蔭路行道樹建設及綠化服務場地建設力度,消除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盲區,不斷提高城市林蔭路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服務半徑覆蓋率。

鍛造出色城管“鐵軍”

以規范執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為契機,啟動城管系統“大練兵”活動,實現市容秩序和隊伍建設同步提升。

持續強化“零容忍、嚴打擊、零增長”目標導向,進一步筑牢“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巡查管控網絡,強化智慧控違平臺運用,常態長效推進違建治理。強化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等落實,開展好“門前三包示范街、示范戶”評比活動,推進背街小巷市容環境全面提升。規范渣土運輸監管,完善多部門聯合督查及向山專班工作機制,織密渣土車安全運輸監管網絡。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做好“文明柔性執法”大文章,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深入推進城管中隊“打擂臺”活動,全面提升基層中隊業務能力和水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