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十里鋪 走上致富路

□ 王濤


(資料圖)

從銀川市開車不到半個小時,就來到了西夏區興涇鎮十里鋪村。十里鋪村是從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搬遷到銀川市的移民村。干凈、清新、鄉村味十足,這是很多游客對十里鋪村第一印象。

“這是我們的生態停車場、十里大街是我們村中心,目前有59家商鋪。這是民宿巷,這是燒烤區,這18個標準化大棚是四季采摘區,2個旅游廁所已經投入使用……”采訪當天,正在值班的十里鋪村黨支部副書記禹廣喜邊走邊介紹。

走進十里鋪村史長廊可以了解到,1983年,8000多人從寧夏涇源縣搬遷到銀川西南角干沙灘上的蘆草洼(十里鋪村以前地名)。種樹防沙、開墾荒地,30多年間,南部山區移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使干沙灘變成了綠樹成蔭、欣欣向榮的幸福村。

近年來,十里鋪村持續提升“和美十里”品牌,主動探索“黨支部+企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景區+休閑采摘+休閑燒烤+民宿特色小吃”的發展模式,打造出集休閑旅游和現代設施農業于一體的精品生態園,成為興涇鎮三產融合的示范村。

老哈叔羊肉搓面館、十里香生汆面、十里桃源農家菜、烘焙店、罐罐茶館……十里大街里,一個個鄉味十足的南部山區特色美食店讓游人嘗到鄉愁。

“面館現在年收入能達到100萬元,旁邊的烤餅早餐店一年也能掙幾十萬元,要是有更多的游客,我的生意肯定會越來越紅火。”老哈叔羊肉搓面館經營者馬興國說。

“西瓜、甜瓜、小番茄都是剛種上的,現在正是管理的關鍵時期。”在四季采摘大棚區內,銀川市西夏區佳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禹紅男說道。

禹紅男一直在銀川市做生意。近年來,他看準十里鋪村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投資承包十里鋪村16棟溫室大棚,通過“農業+文化+旅游”多業態融合的方式,打造四季采摘區,推出研學教育、田園養生、親子體驗、拓展訓練等項目,建設十里鋪村田園綜合體,吸引游客。禹紅男說,他對十里鋪村發展鄉村旅游充滿信心。

“近幾年,村里發展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已經完善、旅游要素基本齊全,但休閑觀光、旅游采摘不能形成規模,宣傳推廣力度不夠,熱點亮點不突出。”禹廣喜說,近年來,引入銀川市西夏區佳鵬種植專業合作社,實施升級體驗采摘區、觀光休閑垂釣區、燒烤區升級等項目。今年上半年,還要舉辦十里鋪村美麗鄉村休閑旅游推介活動,提升知名度。

2022年十里鋪村村民人均收入15842元,在興涇鎮排名第一。近年來,先后榮獲“自治區人居環境示范村”“銀川市民族團結示范村”“寧夏特色旅游村”等榮譽。

“十里鋪村一定會成為西夏區鄉村旅游的又一新亮點。”西夏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局長馬海波說,西夏區近年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目標,打造生態觀光、農事體驗、民宿居住等旅游業態,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實現了鄉村變景點、農民變旅游從業人員的轉變。11家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為村民提供就近就業崗位200多個,人均年增收4萬余元,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500余人就業。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