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要聞】居民“上上下下”不再難

居民“上上下下”不再難

申城今年超額完成年度加梯任務

金銘福邸68號是上海市第一批“雙跑樓梯”安裝平層入戶電梯的老居民樓


(資料圖片)

繆道利用上了新電梯

本報記者 楊玉紅 文 本報記者 周馨 攝

家住閔行區鶴慶路560弄金銘福邸的繆道利自稱是專職“采購員”,以前常常為提著小菜爬樓梯而煩惱。如今,這樣的煩惱不再有。記者近日從市房管局獲悉,申城已提前一個月完成了今年既有多層建筑加裝電梯(以下簡稱為“加梯”)年度目標任務,讓繆道利們不再為上下樓而煩惱。

“采購員”們的煩心事

年逾七旬的繆道利家住四樓,多年來,老伴負責打掃衛生、烹飪,他則負責跑菜場、超市,成為家庭的專職“采購員”。

隨著年齡的增長,繆道利的腿腳越來越不利索了。他回憶道,一層樓有18級臺階,每次爬到兩層半,自己腿腳就不聽使喚了,只能扶著窗臺休息一會兒。“那時就好懊悔,當年買房考慮不周,年老了吃苦頭了!”因為兒子兒媳工作忙,他每天還需要接送孫女上下學。“從小區開車去學校只要幾分鐘,下樓、上樓一個來回,回家需要休息很久。”

和繆道利一樣,樓里有不少老年住戶,大家都盼著加裝電梯。金銘福邸小區建于2002年,屬于純商品房小區,有25幢多層住宅68個門棟。閔行區江川路街道鶴北新村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靜蓮介紹:“小區里退休老人占比高,加裝電梯意愿比較強烈。”

小區業委會主任湯國榮回憶道,2017年8月,他們得知上海市出臺了居民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相關文件,又聽說了普陀區有小區已經加裝成功。于是,居委會組織了業委會、物業和居民代表前去考察,從此開啟了小區的“電梯加裝之旅”。

在江川路街道加裝電梯一站式服務中心等多方指導下,21號樓的居民齊心協力圓了加梯夢。這部電梯不僅是小區內第一個“樣板梯”,也是閔行區第一臺舊住房加裝電梯。“唯一的遺憾,就是房屋是‘雙跑樓梯’,只能半層入戶,居民進出門還需要爬半層樓、9級臺階。”

首批“半改平”加梯誕生

“21號樣板梯加好后,不少門棟紛紛啟動加梯意愿征詢。一些老人提議:電梯能不能平層入戶,讓坐輪椅的老人也能自由上下樓。”該小區加梯代建單位上海求應電梯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金衛榮回憶說,為了滿足居民“一步到位”的愿望,他們就要設法解決可能出現的臺階高度和數量無法達到消防驗收標準等問題,加梯難度相當大。

金衛榮所說的技術難題就是大量老房存在的“雙跑樓梯”瓶頸。所謂“雙跑樓梯”,即每兩層樓之間有兩條“之字形”轉折的樓梯,兩條樓梯中間有一個休息平臺。由于“雙跑樓梯”中間的這個休息平臺無法拆除,大部分老房要想加梯就只能把電梯建在平臺上,形成“半層入戶”。記者采訪發現,在申城老房中,“雙跑樓梯”占比過半,加梯不能平層入戶,也成為影響加梯提速的原因之一。

金衛榮為此邀請專家、設計單位進行現場勘察,發現68號樓有北陽臺,可以考慮打通北陽臺,改建入戶口,做一條走廊連接電梯,讓居民步出電梯后可以從原來的北陽臺位置直接入戶。歷經半年多的摸索、施工,68號樓加梯終于實現了“平層入戶”,這也是上海市第一批實現“半層入戶”改“平層入戶”的試點案例,這一探索成功的例子也為其他同類型住宅提供了一個示范樣本。

“‘半改平’加梯受房屋的結構限制大,因樓施策,需要具備一定加梯條件,比如說,房屋有北陽臺等。”金衛榮介紹,隨著68號樓加梯試點成功,激活了更多渴望加梯的居民意愿。目前,該小區內27號、36號、37號、42號樓的加梯均由原來的“半層入戶”升級為“平層入戶”,并進入施工環節。

數字化賦能加梯再提速

今年以來,上海市房管局重點聚焦數字化賦能、管線配套優化、規模化推進等方面,努力使本市電梯加裝跑出更快加速度。

申城加梯跑出加速度,主要經驗有:一是拓寬居民表達加梯意愿渠道。通過建設加梯微程序“梯小二”,引導有需求的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來表達加梯意愿,推動政府精準開展相關工作,幫助有意愿的居民達成共識。二是加快推動加裝電梯“一件事”辦理。依托“一網通辦”平臺,統一數據標準,創新構建加梯事項系統對接、數據共享路徑,實現網上辦理提質增效。三是建立管線遷移協調機制。會同市經信委、通管局等單位建立“一路發起、多路協同”的工作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時間共定、方案共謀,為進場施工做好充分準備,進一步為加梯提速。四是加大規模化推進力度。以規模化推進為著力點,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和加裝電梯的統籌實施,推動整個小區全樓棟批量化加裝,通過同步征詢、同步設計、同步評審促進加裝電梯提質增效。

關鍵詞: 上上下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