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看點】新機制解決老問題

新機制解決老問題


(相關資料圖)

——從一幢百年老宅糾紛看漳州薌城區的“古城楓橋148”

百年老宅糾紛如何調解

17日是周末,漳州古城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延安路上一幢三層騎樓下,剛裝修好新開業的一家小吃店賓客盈門。而就在不久前,這幢已有百年歷史的騎樓還深陷在一場涉及祖孫三代的租賃糾紛中。

薌城區西橋司法所“古城楓橋148”調解員鐘炳山說,這幢房屋的主人為王某法,上世紀40年代,王某法赴越南經商前,將房屋委托其侄子王某興全權管理。不久后,王某興將這幢房屋分層出租給雷、黃、黃三戶人家居住。

時光如白駒過隙,這幢房屋里最初的租戶先后去世,他們的后人繼續居住或占用。王某興于2004年去世,房屋管理權由其孫媳婦方某蓉接手,繼續象征性收取幾元錢房租。

這座百年老宅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2015年,漳州市實施古城保護與開發工作,方某蓉便通知樓內三戶人家搬走,終結租賃,收回房屋進行修繕,但三戶租戶不同意,問題懸而不決。方某蓉多方協商均無果,最后走進位于西橋司法所內的調解室。

“租賃時間長達七八十年,涉及祖孫三代人,最初的當事人都已不在,這要從何下手?”接過這個案子后,鐘炳山和刑西利等幾名調解員開始深入調查了解。他們發現,三戶租戶中,雷、黃兩家實際已不在此屋居住,但遺留物還在占用,另一戶黃家還居住在里面,這一戶的態度尤為關鍵。

鐘炳山、刑西利等多次到黃某等人家中,了解他們的訴求,用心用情、依法依規做好調解工作。“那一段時間里,我們經常有事沒事過去找黃某聊天、泡茶,用情感人,最終使得他松口。”黃某松了口,緊接著另兩戶也就好說了。在司法所的主持下,方某蓉與三戶租戶正式達成協議,終止租賃,租戶搬離,騰空老宅。

“息百年老宅糾紛,護百姓一方平安!”方某蓉將老宅修繕后出租,百年商鋪又恢復了生機,于是給司法所送來錦旗。

古城調解平臺如何運行

漳州古城已成為各地游客來漳參觀游覽的首選地。針對古城內老房子、老住戶、游客多的特點,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薌城區依托西橋司法所,在古城內設立10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點),構建了古城特色的多元矛盾糾紛調解實體“古城楓橋148”平臺(148為“要司法”的諧音)。薌城區司法局局長鄭柏蒼說:“漳州古城內都是老房子,而且許多是‘竹竿厝’,共墻、共過道、共門路的現象常見,容易產生矛盾糾紛,許多糾紛時間較久,化解起來特別有難度。這起百年老宅糾紛得到化解,正是得益于‘古城楓橋148’。”

2021年社區換屆選舉期間,薌城區在西橋街道的9個社區同步進行人民調解委員會換屆,將調解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熱心調解工作的人員選為調委會成員。西橋司法所所長林小蘭說,鐘炳山是薌城區檢察院退休干部,刑西利是薌城區司法局退休干部,兩人都具有較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處事公正。此外,街道還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區兩級調解隊伍,實現了基層調解組織網絡全覆蓋。

在調解模式上,薌城區探索構建“五+”工作模式,即黨建+調解、律師+調解、公證+調解、專家+調解、警務+調解。如針對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就采用專家+調解模式,邀請調解專家與法律顧問、職能部門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等會商,合力促成案件以調結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古城楓橋148”的平臺搭建好了,調解人員、專家有了,調解機制也健全了,但是矛盾在哪里?要如何及時發現矛盾糾紛,將它們消除在萌芽階段呢?

“充分發揮12345政府網絡服務平臺的作用,對群眾在財產糾紛、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等方面問題作出法律解答。”鄭柏蒼說。此外,當地還通過110非警務事項流轉平臺,對非警務糾紛事項按照屬地和網格分流,介入調解,讓糾紛事項由最熟悉片區情況和糾紛當事人家庭情況的調解員就近快速調處。

林小蘭進一步介紹說,在摸查基層矛盾時,采用網格化管理,以具體路段和起止門牌號將古城區域劃分為17個網格,明確街道掛鉤干部和社區網格員42人。依托劃分的網格,網格員加強排查,做到矛盾糾紛、社會治安等隱患在網格內發現、網格內解決,實現“人在網格走,糾紛網格調”,讓居民住得更安心,游客玩得更舒心。

今年,西橋司法所共排查矛盾糾紛182人次,受理糾紛175件,成功調解174件,1件正在調解當中。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