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見證從“霧蒙蒙”到“四季藍”巨變

工作中的崔靜

■ 記者 陳曦 攝影報道


(資料圖)

“十年前新區空氣質量確實不盡如人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11月極端氣象條件下,經歷的8天連續重污染天氣過程,沉沉天色和分析會商數據時波動起伏的緊張心情,讓人終生難忘。”

“十年來,新區結合區域污染特點扎實推進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門站、智能黑煙抓拍點、大氣綜合觀測超級站、火點監測高架視頻等高時效、智能化環境空氣監控體系建設,政府的決心、企事業單位與民眾的努力,讓這座美麗的濱城呈現出了‘四季藍’。”

“清晨,隨手拍下的藍天白云,感受生活在生態宜居之城的美好,這樣的‘四季藍’就是讓你的心情變好的‘小確幸’!” 崔靜工作在濱海新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一直從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評價的技術工作。她每天出門的習慣是為濱城藍天來一張“隨手拍”。她說:“天津這十年在環境上的改變是我感受最深的。如今,居民戶外運動、郊野露營游玩頻次顯著增多,攝影愛好者也能在剔透的夜空中拍出漂亮、魔幻的星軌。‘四季藍’讓濱城的人們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讓我們奮戰在監測執法、治污減排一線的環保人員備感欣慰!”

十年前空氣質量不盡如人意

談起這些年新區空氣質量的變化,崔靜算是有發言權的一位:“作為一名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親歷者,透過數據能夠真實、直觀地體會到濱海新區空氣質量的變化,深知如今的‘四季藍’來之不易。坦白講,十年前的空氣質量確實不盡如人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11月極端氣象條件下經歷的8天連續重污染天氣過程,沉沉天色和分析會商數據時波動起伏的緊張心情讓人終生難忘。”

從2015年開始,天津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建設“美麗天津”。濱海新區打造了29座覆蓋全域街鎮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24小時不間斷進行數據采集、傳輸。“我們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每天都在為每一微克的改善奮戰。”崔靜說,“我和同事們依托智慧監控平臺,每天實時監控、審核各街鎮和各開發區6項空氣污染物小時數據,運用自主編制的統計模板開展日、周、月、年等不同時段環境空氣質量分析評價和信息發布工作,形成了一套集成環境空氣質量動態分析評估體系,持續為濱海新區大氣環境評價考核、環保監管、污染治理、規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如今濱城呈現出“四季藍”

崔靜和同事們的辛勤工作也在日積月累、一點一滴見到成效。“這幾年,藍天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環保督察專項整治行動等環境管理機制、措施不斷趨于完善。十年來,新區結合區域污染特點扎實推進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門站、智能黑煙抓拍點、大氣綜合觀測超級站、火點監測高架視頻等高時效、智能化環境空氣監控體系建設,政府的決心、企事業單位與民眾的努力讓這座美麗的濱城呈現出了‘四季藍’。”崔靜欣喜地說。

據崔靜介紹,經過近十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新區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70微克/立方米改善至2021年的38微克/立方米,首次邁入“30后”,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逐年攀升,2021年達到265天,較2013年增加了122天,優良天數比率超過了七成;重污染天數2021年5天,較2015年減少了21天。她說:“2021—2022年整個秋冬季新區實現了重污染天的消除,‘春節藍’‘四季藍’更是頻頻刷爆朋友圈。可以說,近十年的環境空氣質量數據既是環境管理的決策依據,也是一本本記錄濱海新區‘四季藍’的藍天日記。”

如今,在節假日,崔靜也和大家一樣時常帶著家人走到戶外,感受城市中的舒爽氣息。“尤其到了周末,我也喜歡約上好友到城市公園、海邊沙灘走走,感受這十多年來努力工作帶來的變化,心情也特別愉快!”崔靜說,“我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下一個十年,我們的環境還會越來越好,讓‘四季藍’成為濱城生活的常態!”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