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議:寧夏:多措并舉 全力抗旱保供水

人民政協網8月25日電(記者 王菡娟)氣溫偏高、黃河上中游來水偏少,面對高溫干旱氣候和異常繁重供水形勢,寧夏回族自治區采取精準調度、引黃灌區提前開閘供水等措施,確保灌區灌溉供水。

(張海峰攝影)

“今年以來,寧夏水利廳統籌生活生產生態各業用水需求,全力以赴確保大旱之年群眾飲水無虞、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灌區灌溉供水秩序井然,為先行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水安全保障。”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調度中心副主任吳曉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

據介紹,今年以來,寧夏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出現階段性高溫天氣過程(日最高溫度≥35℃),全區平均最高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7℃,平均高溫日數偏多3.3天,3-6月全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1%,灌區土壤墑情較差。

與此同時,進入8月份,黃河上中游主要來水區間來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左右,劉家峽水庫日均出庫流量較去年同期1150立方米每秒減少30%,分配寧夏區引水指標日均流量僅為298立方米每秒(較去年同期少69立方米每秒)。

(張海峰攝影)

如何抗旱保供水也成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寧夏秦漢渠灌區,秦漢渠管理處處長周小生告訴記者,面對高溫、旱情,灌區實行干渠輪灌制度,實現高水位、大流量集中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比如河東總干渠4月2日放水,較往年提前一周,重點解決2.87萬畝春小麥頭水旱情問題。面對6月持續高溫天氣,管理處提前行動,四大干渠比去年提前13天加水至滿負荷,率先度過首輪用水高峰后,調整流量80方/秒支援河西灌區?!敝苄∩f。

作為寧夏引黃古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秦漢渠灌區現有總干渠1條,干渠4條,支干渠2條,渠道總長223公里,灌溉面積108萬畝,總引水能力169立方米/秒,年均引水量10.2億立方米。

數據顯示,今年,秦漢渠灌區累計取黃河水6.6億立方米,占寧夏水利廳下達夏秋灌引水指標的83%,比去年同期少引6000多萬立方米。

“即便是在大旱之年,灌區的灌溉用水也得到了保障。”周小生說。

鹽環定揚水工程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作為國家八五重點工程,解決了陜西定邊、甘肅環縣和寧夏鹽池等地的飲水困難。

鹽環定揚水管理處副處長楊存告訴記者,針對今年6、7月份遭遇極端高溫天氣考驗,鹽環定揚水管理處吸取去年60年一遇的極端干旱天氣抗旱經驗,采取多項保灌措施,春灌較往年提前6天開機放水,延期4天停機,大大緩解了供水壓力。同時通過“長藤結瓜”方式,協調寧夏鹽池縣隰寧堡、石山子、杜窯溝等水庫提前蓄水355萬方,與農業用水錯峰,有效地緩解了夏秋灌抗旱保灌供水壓力。在農業用水高峰期,緊急啟動鹽池縣杜窯溝、隰寧堡及石山子水庫抗旱應急水源向農業蓄水池補水380萬方,全力保障農業灌溉用水。

“目前,灌區主要種植作物黃花夏秋灌供水已結束,玉米及牧草進入最后一輪灌溉期。鹽環定供水系統運行正常,在夏秋灌農業用水的最后關鍵階段,全力保障灌區42.47萬畝農田灌溉及灌區61萬群眾飲用水?!睏畲嬲f。

截至8月23日,鹽環定供水系統已安全行水131天,引水1.15億立方米,完成全年引水計劃的77%,較去年同期多運行10天,多引水922萬立方米。目前灌域整體用水秩序良好,無大面積旱災情況。

據寧夏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水利廳還積極協調黃委會增加8月份劉家峽水庫下泄流量由70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800立方米每秒,有效緩解七星渠、躍進渠引水不足問題。

與此同時,克服機電設備老化、黃河水位低等困難,首次啟動紅寺堡黃河水源泵站第6臺機組,開足馬力向高干渠補水,流量達29.95立方米每秒,全力向中部干旱帶調水。啟動應急工程措施,調集挖掘機、吊車等機械設備和物資,對七星渠、躍進渠進水閘引渠進行擴寬挖深清淤,增加進水斷面面積,增大過水流量;同步在進口迎水堤迎水面拋投混凝土四角體,調節水流方向,改善進水條件,提高進水能力。

“同時,加強田間用水管理,密切關注高口高地、渠道梢段等灌溉難點,指導縣(區)采取先下游后上游、先高口后低口、編組輪灌等方式,減輕供水壓力,堅決杜絕大水漫灌、晝灌夜停等現象,切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這位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寧夏水利部門將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預防為主、防抗結合、因地制宜,早謀劃、早研究、早部署、早推進,落實落細各項防范應對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各業用水安全?!?/p>

關鍵詞: 多措并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