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熱點:云霄:擦亮地標“金招牌”


(相關資料圖)

本文轉自:閩南日報

夏日清晨,云霄縣下河鄉下河村村民騎著摩托車,將剛采摘下來的新鮮楊桃運往和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數十筐楊桃齊刷刷在合作社內鋪展開來,地面霎時像打翻了調色盤,青綠、草綠、橙黃多種顏色相互碰撞出豐收的色彩。

“根據收貨地遠近和消費者需求,我們會將楊桃分門別類,顏色稍綠一點的可以郵寄到北京、成都等相對較遠的地區,顏色偏黃的發送到周邊城市,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里楊桃日均收購量可達1萬斤左右。” 和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川和說道。近年來,下河村依托楊桃科技小院、下河楊桃協會等平臺,相繼成立了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并為當地楊桃申請注冊“下河楊桃”地理標志商標,統一下河楊桃標識、標準、包裝、銷售、物流和品牌,全產業鏈拉動楊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河楊桃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有了品牌的加持,我們村的楊桃線上線下不愁銷,單斤市價穩定在5元左右,比市場同類鮮果高出1至2元。”聊起“地標”帶動效應,下河村第一書記蔡勁松深有感觸。據他介紹,下河村正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與二產加工對接,新建品種改良實驗園,引進“香蜜楊桃”等國內外優質楊桃品種,開發飲料、罐頭、蜜餞、凍干等楊桃深加工產品。目前,“下河楊桃”的種植面積已逾萬畝,產值超億元。

“楊桃村”培育地標致富惠民,是云霄縣發展地標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云霄是原中央蘇區縣,下河楊桃等40枚地標產品是老區人民在廣袤紅色土地上不懈耕耘的生動見證。

如何盤活優勢資源,全方位培育壯大地理標志經濟?云霄縣的答案是,擦亮“全國地標第一縣”金招牌,加快推動地理標志產業與特色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有機融合,形成全縣大抓 “地標”的工作格局,朝著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的目標大步邁進。

“在縣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的牽頭下,云霄將現有的40枚地標產品進一步細分品類,劃定主要地標生產區域,建設地標產業示范園、保護點,對各鄉鎮(開發區)地理標志培育、運用促進工作提供‘教練式’輔導,因情因地制宜抓好地標注冊申報、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環節,促農產品樹牌創牌理念深入人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蔡炎煌表示,目前全縣已有14個具有產業規模、經濟帶動效益良好的地標產品被列為示范品種。其中,“云霄枇杷”榮獲2020年世界地理標志產業博覽會“金獎”,種植人口近11萬,產值約3.5億元;“列嶼巴非蛤”帶動人家村400多戶漁民鼓起腰包,小漁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竹塔泥蚶”獲全國馳名商標,成為縣域重要水產支柱產業之一。

下階段,云霄縣還將繼續探索實踐“地標產品+食品制造+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用好用活云霄地標館、下河楊桃驛站、云霄枇杷驛站、馬鋪百草園地標驛站等“一館三驛站”,充分發揮富佳寶食品科技園等食品制造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延長“種、加、包、儲、銷、旅”一體化發展的地標產業鏈,讓地標產品真正成為老區人民致富的有力載體。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