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一掛縉云爽面富了一方百姓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解說】走進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舒洪鎮姓王村,只見整齊懸掛于面架上的爽面隨風擺動,猶如金色瀑布。20世紀70年代以來,姓王村有著三代以上制面歷史的傳承人就有20多人。從事爽面加工的村民超全村總人口的一半,爽面既是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亦是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縉云土面,又稱縉云爽面,是浙江縉云傳統的特色面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已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據顯示,2021年縉云縣爽面產值超過2.4億元,從業人員達7000多人。舒洪鎮姓王村是縉云較大的爽面生產加工主產區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爽面。王龍武大學畢業后看到家鄉爽面發展紅火,便回到家鄉從事爽面銷售。他介紹道,以前農戶都是“單打獨斗”賺辛苦錢,現在他們向農戶統一按標準化定制爽面并統一收購,銷售給麗水、金華等當地農貿市場、超市和酒店,農戶的收入增加了也更穩定了。

【同期】當地村民 王龍武

我就是從2010年大學畢業之后回到家里面(加工、制作、銷售)面條,現在就是也有100多戶農戶幫我們做面,然后賣的話賣到周邊,各縣市的話都有賣,現在網上電商也在做,我們盡量都做到全國各地去。我個人的話是一年50萬斤左右,(50到60萬斤的量)(大概銷售額是多少)銷售額是300多萬(人民幣),農戶的話是大概一年基本上每戶平均的話10多萬(人民幣)。

【解說】王龍武介紹,縉云爽面的原料和工藝都很講究,原料選用傳統農耕有機栽培的優質908小麥品種,與高筋面粉組成1∶1配比,再以古法傳承、原麥制作,經5次發酵和14道獨特工藝流程制作而成,口感爽滑細膩,醇香宜人。王龍武表示,現在有更多年輕人回鄉讓爽面市場擁抱互聯網,生意從國內做到海外。

【同期】當地村民 王龍武

基本上我們在做的都是回鄉的大學生創業這一塊,以前是我們線下做的話都是做到周邊,線上的話就是全國各地,甚至賣到國外的也有了現在。基本上我們在歐洲,因為主要也是華僑,是屬于我們麗水這塊有青田、溫州,他們是帶出去,也是通過他們那種自己的物流,因為我們麗水這邊是開超市的很多,現在開到國外去的很多他們都是自己帶出去很多的。

【解說】一碗爽面是鄉愁面,也是致富面,鄉愁味道承載的是鄉土情懷和文化理念,讓離開家鄉的人想念家鄉,也讓外地游客心生向往。縉云爽面博物館管理人員朱蓮告訴記者,他們回鄉創業承包了該博物館,并將民宿、餐飲結合其中,打造文旅一體化產業,既帶動周邊老百姓致富,也推廣縉云爽面讓其名聲大噪。

【同期】縉云爽面博物館管理人員 朱蓮

我們現在這個博物館算是我們承包,有一些民宿和(餐飲)吃這塊是帶動我們縉云縣特產像南鄉饅頭、清明粿什么,還有一個我們縉云的燒餅可能現在已經在外面打出名氣了,現在就是說面條也一樣,走向我們整個國內(市場)。那么姓王村家家戶戶都會做面條,收入比原來都高多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因為(面條)就是年紀大的人在做的,所以各家各戶收入都比原來高出一倍了。希望我們也在這里為這些老百姓做點事情。

【解說】除了縉云爽面博物館,姓王村還打造了一條古香古色的“爽面特色街”,村口建起了漂亮的牌坊,沿街民居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寬闊的街面青磚鋪地,讓鄉愁情懷溢滿全村。游客來此住民宿,游古街,體驗爽面制作,品嘗地道的爽面,爽面成為致富一方的寶貝。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