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推進安置點與城鎮建設一體化

本文轉自:廣西日報

本報隆林訊 (記者/韋鵬雁 通訊員/莫雅雯)自從搬進鶴城新區安置點,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搬遷群眾楊先乃早上不再走路送孫子去學校,而是站在陽臺上“目送”。原來,安置區配套的羅湖小學就建在了家門口。

鶴城新區安置點是廣西4個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之一,共安置易地搬遷群眾3372戶14606人。在實現“搬得出”以后,隆林攜手粵桂協作工作隊隆林工作組,從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公共服務、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等方面,實施安置點與城鎮一體化建設,寫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

子女教育是搬遷群眾最關切的問題。該縣強化配套學校建設,改善教育環境,保障搬遷群眾子女“有學上、上好學”。先后安排粵桂財政幫扶資金2800余萬元,建設隆林羅湖幼兒園和羅湖小學(第一期),吸納安置點搬遷群眾子女1400余人就讀。同時,協調深圳市羅湖區向安置點派駐優秀支教教師。

強化產業就業支撐,助力搬遷群眾穩就業保增收。該縣利用粵桂協作財政幫扶資金4100萬元,在安置點附近建設7個幫扶車間,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6家,吸納附近村鎮和安置點群眾389人就業。利用粵桂協作財政幫扶資金1654.4萬元,建設鶴城新區安置點農貿市場項目,項目投產使用后可帶動約200名安置點群眾實現就業。

強化民生工程,確保搬遷群眾幼有所養、老有所依。該縣通過打造“溫居工程”,籌劃建設集休閑娛樂、醫療診治、保健康復、精神慰藉、應急救助、膳食供應及文化服務等于一體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同時,安排社會幫扶資金150萬元,高質量打造縣域級兒童福利院。

關鍵詞: 城鎮建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