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不負春——山東國壽財險多措并舉護航春耕生產紀實

本文轉自:大眾日報

日前,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蘭陵支公司與蘭陵縣農業農村局簽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設施保險合同起保生效。據該公司經理曹紀艷介紹,作為山東省內首單,此保險將為4萬畝高標準農田設施提供2651萬元的風險保障;設施遭受自然災害和機械損壞、電氣事故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以及搶救設施支付的費用,將由中國人壽財險承擔,切實解決了因缺乏管護費用,損毀后得不到修復影響春耕生產進度和質量的問題。

據悉,這是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護航春耕備播、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隨著農業保險成為我國強農、惠農、富農的重要金融工具,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服務支持春耕備耕方面,商業保險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僅去年,該公司就為151.6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61.75億元,支付賠款5.4億元,受益農戶77萬戶次,保障了糧食安全,化解了經營風險,穩定了農民收入。

擴面增品保障春耕

據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主要負責人王宏全介紹,今年春節前,公司就在全省各級機構開展了“進鄉村、進農戶、進田間”活動,了解農民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保障、防災和科技服務;圍繞“擴面、增品、提標”,重點做好中央對地方“以獎代補”特色農產品保險、“一縣多品”地方財政補貼特色業務。

在“中國蔬菜之鄉”蘭陵縣,當農民歡度新春佳節的時候,中國人壽財險蘭陵支公司的員工挨家挨戶為辣椒、大蒜種植戶送去“保險年禮”。今年以來,該支公司共承保辣椒目標價格、大蒜種植、大蒜目標價格保險10.99萬畝,為1.28萬戶次農民承擔種植、價格風險2.46億元,當因天氣、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導致大蒜減產,當大蒜、辣椒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公司負責經濟賠償。“我今年種了10畝大蒜,人壽財險提供的保險既保種植又保價格,政府還承擔大部分保費。參保后,不管發生自然災害還是價格下跌,都穩賺不虧,我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開展春季生產和加強田間管理的信心更強、勁頭更足了。”蘭陵縣蘆柞鎮剡子官莊村蒜農高紅光不無感慨地說。

公司針對春耕生產的特點,在參與傳統農業保險、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險,發揮保險優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匹配保險產品,最大限度滿足春耕期間農戶農險需求。據統計,目前該公司已推出在售產品113個,涉及天氣指數、價格與收入、“保險+期貨”、區域特色、碳匯指數等多個種類,在保障糧食安全、恢復生豬生產、穩定蔬菜供給、機械化生產等多領域提供風險保障,進一步拓展春耕春種農作物的承保面與保障水平。同時,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災害知識、防災防損和各類保險功能宣傳,提高參保率,擴大保障覆蓋范圍。

多措并舉護航春耕

當前,小麥生產已進入春季管理關鍵時期,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對承保區域的小麥進行全階段長勢和病蟲害監測;加強與農業、氣象、科技部門對接合作,根據監測數據聘請農業科技專家深入承保小麥的田間地頭,指導、培訓農民進行小麥條銹病、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防控和田間管理。

“今年,我是通過生豬保險保單拿到的農村商業銀行授信,農險保額50%的銀行授信額度投保信用保證保險,保單生效的同時100萬元銀行貸款到手。”昌樂縣養殖大戶胡先春出現資金短缺時第一時間想到了中國人壽財險的“農險+保證險+銀行”業務,及時滿足了他的融資需求。

長期以來,農民種植、養殖業資金短缺是影響和制約春季農業生產的“卡脖子”問題。為解決這一困境,該公司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實行政府、銀行、保險多方聯動,一方面,通過農險保單質押為涉農貸款提供增信,解決貸款難、貸款貴難題,為廣大農戶春耕備耕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在國壽“i農險”和國壽“i農寶”兩大APP設立專欄、利用協保員等團隊資源大力宣傳等方式,推廣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平臺,全力支持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據了解,近期,該公司已與建行山東省分行等9家銀行簽訂“保險+信貸”合作協議,需要融資的農戶通過上述方式可以及時化解資金困難。

日前,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與威海市海洋漁業局、相關科研院校聯合召開海洋養殖保險座談會,就保險服務“海上山東”和海洋牧場建設進行深度研討。該公司已創新研發出全國首款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和海溫指數保險,前者運用科技手段,“觸發即賠”,破解了海水養殖風險保障機制缺失的難題;后者則通過海洋大數據中海溫指數的應用,能夠真實反映每個海域坐標的海表溫度,破解了全球變暖影響海水養殖方面無風險保障的難題,養殖戶投保后,“耕海牧漁”再也不怕“風急浪高”。

科技賦能助力春耕

通過科技賦能,提升農險服務和保障水平,助力春耕備播,是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的又一特點。公司大力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提升農險服務質量效率。

在種植險方面,通過遙感技術應用,結合農業專家現場核驗,推進三網聯動的數字農險新模式,實現精準承保理賠,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養殖險方面,通過生物特征AI識別、電子簽名、智能稱重、智能測量等技術的應用,實現養殖險全流程“數字化運行”“無接觸服務”。在森林險方面,引入遙感技術,通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實現對森林火災早發現、早定位。

依托區塊鏈、移動互聯等技術,打通信息采集、驗標、核損等環節全流程線上服務,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農險理賠水平,服務農業生產的能力、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如通過推廣生物特征AI識別技術,全面規范養殖保險系統流程操作,實現了農戶自主線上投保和理賠。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新蕾 通訊員 崔廣勛 報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