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大膽創新擊破“合規證明難”痛點

本文轉自:文匯報

通過市區協調聯動,浦東大膽突破,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新機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務效率。圖/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 唐瑋婕

位于浦東張江的生物醫藥企業——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處于科創板輔導備案階段,正緊鑼密鼓地準備上市材料。可如果要集齊市場監管、稅務、藥監、土地、勞動、安全生產、消防、環保等多個部門的行政合規證明事項,最起碼得花費長達數月的時間成本。

“有沒有可能提速?”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在對轄區內擬上市企業開展走訪排摸時,不少擬上市公司提出了這樣一個“共同煩惱”——行政合規出證難。通過市區協調聯動,浦東又一次大膽突破,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新機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務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20家企業受益于這項創新。而恒潤達生最后僅用3個工作日,就一次性獲得了所有部門的行政許可和處罰信息,為上市掃清了合規證明的痛點。

破痛點!

11個高頻事項率先試點

“一方面,擬上市企業都把獲取合規證明擺在突出位置,大家都是‘求證’心切,但另一方面,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土地、環保、消防等部門依法不再受理行政合規核查,而且一旦涉及行政處罰是否屬于重大違法違規等問題,有關部門往往因現行法規中缺乏相應的規定情形,難以出具相關證明文件。”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綜合處處長邵榕告訴記者,“我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行政合規出證難、重大違規認定難等已成了不少擬上市企業共同的煩惱,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效能,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必須擊破這一痛點。”

去年年底,在市發展改革委和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區級部門的聯動協同下,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新機制。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聯合發展改革委、商務委、市場監管局、稅務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急管理局、公安分局、生態環境局、城管執法局9個部門展開專題研究推進,明確各部門根據國家及本市關于“雙公示”工作要求,7個工作日內完成各類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的歸集,并對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準確性負責。▼下轉第六版(上接第一版)在此基礎上,推出了由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出具的《法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報告》,代替行政部門開具的行政合規證明。

根據擬上市企業和保薦機構的實際需求,浦東在開展試點時,針對開具無違規證明需求比較集中的11個高頻事項領域,包括對外投資、市場監管(含質檢、藥監)、稅務(含社保繳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率先開展探索,加快實現點上突破。

再提速!

全流程3個工作日可完成

按照市委“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的部署要求,立足把好事辦好辦實,浦東相關部門近期又針對這一全新機制的試點運行情況開展回訪,結合企業反饋的服務體驗和意見建議,推出了優化完善的“三項配套機制”。

原來,擬上市企業在向各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開具合規證明的辦理時限為至少1個月,自信用報告代替合規證明后,明確企業申請并授權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查詢信用報告,浦東新區信用辦信用服務窗口依申請調取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收到報告后,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加蓋騎縫章,并返還企業和保薦機構。全流程原則上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另一方面,試點期間,企業結合自身情況仍可按原流程申請開具合規證明。

目前,浦東新區已建立了“一碼核驗”機制。在信用報告上標注“核驗碼”,企業、保薦機構等可通過掃描“核驗碼”對報告真實性進行快速驗證,實現可追溯、可核實。此外,企業如信用報告中有行政處罰記錄,還可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復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向市“一網通辦”平臺申請修復行政處罰信息。

大數據支撐下的企業信用信息報告替代行政部門出具的合規證明這一機制的推行,得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監局的大力支持,企業、保薦機構更是紛紛點贊。截至目前,共有120家企業從中受益,拿到了信用報告。

下一步,浦東新區將持續跟蹤信用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新機制試點情況,并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總結評估,逐步擴大試點領域范圍,持續擴大受益企業覆蓋面,更好助推更多本市優質企業順利上市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