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臨西打造中高端軸承生產基地 唱響“智造”主旋律

日前,位于臨西縣的河北誠為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對剛研發成功的無人駕駛“智能小車”進行功能調試,它被用于運輸物料及鐵屑,可降低生產成本。該公司還在數控車床自動化方面實施自動檢測、數據采集分析、斷刀檢測等功能的研發項目,投用后可有效提高生產穩定性。

縣飛龍軸承公司的智能化全密封無塵車間技改項目,則引進國際先進的數控技術設備,形成了8條自動化智能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了30%,廢品率降低了0.2%。

“當前,臨西縣的軸承產業正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著力打造國內重要的中高端軸承生產基地。”臨西縣委書記孟憲鵬介紹,該縣把發展以精密軸承等為主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列入全縣“兩主兩輔”產業構建規劃,實施了產業集聚、設計賦能、創新驅動、品牌升級等創新扶持舉措,促使軸承產業早日唱響“智造”主旋律。

去年以來,臨西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轉軸提速”人才項目,大力推進“人才引育”工程,全年引進軸承產業高層次人才122人;制定“零占地技改”“科技創新獎勵十條”等優惠政策,鼓勵軸承等產業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中心,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該縣對達到省級水平的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給予一次性財政獎勵,對符合條件的軸承等產業企業的新技術應用、新產品產業化項目給予優先支持。縣財政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相關企業走“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新路,升級換代生產設備和提升產品質量。

在優惠政策支持下,繼河北誠為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成I5智能工廠之后,三橋、泰姆斯等軸承企業已引進I5智能機床200余臺,10多家規模軸承企業“智能工廠”建設正在推進。該縣軸承企業已與清華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30多家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并形成產業技術聯盟。該縣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持續攀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由C類躍升至B類,新增省A級企業研發機構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4家。部分企業及時轉化應用一批前沿技術創新成果,其軸承產品達到國內尖端乃至國際領先水平,如優特杰軸承公司研發的角接觸軸承產品達到P5級別,轉速為國內同類產品的2倍。銘信機械公司生產的P2級絲杠軸承精度是日本、德國同類產品的4倍,可以替代進口。

目前,數控機床已占據臨西縣軸承企業的主流。全縣年產軸承7.6億套,分別有18個省級以上品牌和14個省級名優產品,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臨西縣被認定為河北省軸承外貿轉型示范基地。( 黃清標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